第132章 曼谷(15)之兄弟说(2 / 2)
“那你们相认啦?你叫过了岳父大人?”丕廖知道一些颂猜与老村长的过节。讲起这个话题,他还有些好奇心。
“没呢,就是阿香带着两个孩子去过了一趟。”颂猜简答之后,笑着把话题又拨回了头:“还是说说你的事吧,怎么样,这次又要出差国外吗?”
“是啊,去中国。我们上海的工厂要搬迁,马来的厂子后年又要关闭。所以,我这次准备去中国的江苏和浙江两省看一看今后工厂的用地。”丕廖所在的公司在上海建厂多年,他目前是新马边境的马来一方那个厂子里的老总。
据说,他们公司生产打印机里面的零部件,为新加坡客人的工厂做配套。他白天在马来西亚厂子里上班,晚上就住回到新加坡。他们客人在新加坡的工厂要全面搬家至中国,所以,他们这间做配套的零配件工厂也必须跟着一起走。否则,今后的生意就没了。
“是吗?上海好像是个不错的大城市,怎么工厂要搬迁?”颂猜随便地一问。他不太理解工厂为什么要搬来搬去的,不是很费钱吗?
“这些年吧,人家大陆的城市变化真是很大,发展得也太快了。所以,上海的人工成本已是直逼咱们曼谷和吉隆坡的水平。”丕廖如此答道。这是二零零六年时期,东南亚华人间的一番讨论:中国已经在很多方面赶超了亚洲四小虎里面的后两位,即菲律宾和印尼。并且,北、上、广的人工成本,正飞速地接近泰国的曼谷和马来西亚吉隆坡的水平。
丕廖对中国大陆并不陌生,他的理解比海外华人还多那么一层,那就是:中国大陆的老百姓跟海外华人的观点可是不尽苟同。老百姓认为,马来和泰国两个小国家不在话下,重点还是需要多少年,才能超越前方不远处的美、英、法、日、德?
“人工涨那么一点,工厂就一定要搬家吗?”颂猜也在电子厂里做过,实在不能理解这么宏观变迁的个中缘由。
“中低端的制造业就是如此,完全跟着人工走。我们公司的那间在上海的小厂,还没来得及扩张呢,那里的人工十年里面就涨了不少,后续可能还会涨得更快!另外,他们的城市规划也是如此,前面二十年还在大力地发展工业,二十年未过完呢,咱们的这种产业变成了中低端,可以考虑到郊区去发展了,或者是搬到郊外的再郊外去?”丕廖的语气不是投诉,但有种计划跟不上变化的感叹。
讲到了这个层面的话题,颂猜已经是完全无法理解。但是,他依然有着浓郁的兴致,细心地倾听着丕廖的传道,并努力消化着对方说出来的知识和见闻。兄弟来访,能够多呆那么一会儿,颂猜的心里面觉得舒坦和踏实。
……
聊天的时间流逝得很快,眼看已近傍晚。这时,二楼忽然传来小儿那中了邪似的,撕心裂肺般的嚎啕大喊,“呜……啊……”地只有两声,就戛然而止。
吓得颂猜赶紧起身,三步并作两步地奔上楼去。他还以为是妻子不小心给摔倒了。丕廖也被吓了一跳,紧随在颂猜的身后上得楼去。
此刻,大肚婆阿香端坐在卧房床榻边的一张大躺椅上,神情上有点慌乱地看着身边的儿子。她又看了一看飞奔上楼的丈夫和丕廖,一脸的手足无措和无可奈何。她已经劝了儿子许久,他就是不听呀!
小儿子也似乎是没啥?他的手里还拿着那只珍爱的小玩偶,脸上挂着两行也许是干嚎出来的泪水。不像是哭,却似某种不曾有过的倔强和恐惧。
倔强根本不是这个乖孩子的性格,而恐惧应该来源于他“呜……啊……”两声之后,惧怕着父亲可能的责骂。“旺尼(今天)……夹拜(要去)!启马马!”他还在嘟喃着,一双像极了阿香妈吗的那对大眼睛,紧盯着父亲颂猜。
“怎么啦?”颂猜蹲下身子,抱起了自己的宝贝儿子。
阿香说道:“这孩子今天不知咋地啦,就是不乖。上楼以后一直还哼哼着要去‘启马马’,我跟他说明天再去,你泊正跟廖伯说着话呢。就刚才那一下子,像是犯了啥病似的突然嚎叫两声,把我也吓得够呛。”
“从来没有见他这样倔过!”心有余悸的阿香继续补充了一句。
丕廖看了看孩子,接过话头说道:“好像没事?……没事就好。那我也该走了,还约了几个同学一起吃晚饭。”丕廖毕业于泰国知名学府朱拉隆功大学,属于本土培养的顶级管理人才。每次他回到曼谷,总有一帮同学相约,不吃顿饭并喝点小酒是过不了关的。
颂猜抱起孩子,在房间里慢慢地踱着碎步,似有所思。没有回应阿香和丕廖的说话,他的脑内正一阵混沌,并渐渐地演变成轻微地头晕。颂猜他忽然地下意识到:不能再耽误了!今天必须离开曼谷,要赶紧地走得远远,再远远的。
他把怀里的孩子放了下来,拉着丕廖就下了楼。他显得急迫地跟丕廖说道:“我就不留你啦。我今晚必须离开,直奔素攀武里。”
“哎。弟妹这个样子出门,要多加小心。虽然不算太远,但那边的环境你又不是很熟。去了之后,先搞清楚医院在哪儿,把弟妹生孩子的地方定妥了,再去考虑其他。”虽然廖哥没有结过婚,但考虑起问题来依然周到。
“好咧。你也多保重!到了上海,说不定你可找个中国的姑娘回来做媳妇?”都这个时候了,颂猜没忘关心和调侃一下对面的大哥。
“看缘分吧。我也一个人生活惯了,无所谓的。”丕廖轻松地回应了一句。“下次回来再来看你们吧。我还打阿香的电话?”
颂猜笑了一笑:“好呀,她的电话你随时可以打。我的电话开机后呢,也会打个电话,给您报备一下这边这事的进展状况。”
“哎。还是那句,别把事情想象得太坏,或是太复杂了……”丕廖还想劝解一下颂猜老弟。
“好的,今天还就不远送了。我这会儿再收收东西,吃过晚饭就出发。”提起这个话题,颂猜的内心有了一种非同寻常的紧迫感。
目送着丕廖走出了自家门口的小巷,在转弯的地方,他还回过头来招了招手。望着已经空荡荡的小巷,颂猜的思绪还是了回到普吉岛的后十年,以及新加坡的那一段快乐而又不尴不尬的平凡岁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