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不懂与不愿懂(1 / 2)
第122章 不懂与不愿懂
“哈!”
“哈!”
张平占领江东五十县后便停止了继续攻城的步伐,转而开始了一系列的文治。
自从嬴政统一六国后修建秦驰道开始,天下间的青年男子便多数远离故土服徭役,各地的农耕与商贸逐步荒废。
且由于十数年间天下动荡不止战争不断,大量的成年男子将性命留在了战场之上,这让世间男女人数一度失衡,生育率较秦灭六国前下降许多。
张平根据二十世纪的社会经验推行了一系列制度调整政策,从民生、经济、文化三个大方面同时切入,短短两个月间,张平与商贾多次谈判后达成一致,由商贾出资广建蒙学,让所有适龄儿童无分男女均要识字。并且所有人家只要有新生儿成长至周岁,便可全家享受三年近乎免费的医疗,每年收获所需要交纳的赋税也减免一部分。
又改进推广了多种农具,使得即便是没有成年男子,妇孺老人也能够不使用耕牛便能完成耕种。并且将五十县连同项藉攻打下来的章郡的商业联通起来,制定了一系列民生物资的指导价格,并要求所有商人兼顾下沉市场,高利润产品由官府出面进行推广销售。
三套政策开始推行后,项梁麾下的门客之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哗然,他们纷纷到项梁跟前谏言废掉张平这个妖言惑众之人。原因无他,张平让所有稚童识字的行为,触动了他们的根本利益——对知识的垄断,并且商贾队伍规模的增大使得民间势力话语权更重,让门客们更难剥削地方。
一旦平民百姓能够识字读书,他们的思想就会不受控制地活跃起来,现有的这些百家学子就需要花费更大的气力研究学识,如此才能在讲学时不被民众刁难,获得观众的认可。
同时愚昧无知的百姓更容易被操控,他们所谓的价值观完全屈从于统治阶层,而他们一旦想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想要的更多了,统治阶层施与的那些小恩小惠便无法再满足百姓们的欲望,无法再诱使百姓唯唯诺诺地为地方奉献。
提升农耕效率后大量的男子从繁重的农耕中得到了解放,无论是他们从事其他劳力还是读书、经商,都使得原有官府的管理难度陡然增大。
在源源不断的攻讦弹劾下,项梁也最终顶不住压力,将这个自己亲身骨血但不能被外人所知的张平召回会稽郡中。
“项大人,不知召末将前来所为何事?”
张平一手握拳行礼,一手抱着自己的头盔,在营中昂首挺胸环视一周,一一回击会稽郡官吏们怨恨的目光后对项梁说道。
“张平啊...我听说你最近在会稽郡推行了一些政令,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啊...我知道你心怀天下,可治理一方是门很深的学问,你还年轻,许多事需要学习历练,万不能急功近利呀。”
张平本就没指望这个时代的人能理解他的做法,但只要有人愿意塌下身子去亲身调研,一定能领悟到他推行政策的目的。
但听到项梁如此拉偏架,不分青红皂白地就贬斥自己所做的一切,张平的脸色还是阴沉了下来。
一直在观察对方神色的项梁见张平的脸明显的黑了,他心中有些慌乱,但看着在座的幕僚给自己使着眼色,项梁挣扎了片刻还是对张平说道,“平儿,你攻城略地已有三月,想必也是疲惫了,不如就休息一段时间,等羽儿从章郡回来,我们就杀出江东。日后待我们地盘大了,我会划出来一块地方交给你推行你的理念。但现在还不是时候,江东是我们的根基,根基一定不能乱呀...”
张平听着项梁貌似为自己着想,但实际却是想架空自己的话语,心中满是失望。
【说到底我这副身体也只是流亡在外十几年,在他心中早已死去的儿子罢了,地位怎么也不可能比得上项羽这个跟了他二十年的人。若不是系统指引我来到江东,说不得我在平定天下前也不会与他们叔侄相见。既然隔阂至此,不如离去。】
“项大人,既然如此那我就将麾下兵马尽数交还于你,也许你幕僚的想法更符合你此刻的利益,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的责任已经尽到了,至于日后如何项大人可自行定夺。如今项大人的队伍也已经稳固,有没有项平已经无所谓了,从此你我缘分已尽,没有要事就无需相见了。”
说罢张平就拱了拱手,从腰间把裨将腰牌取下放在桌案上。
“平儿,为...我不是这个意思,你别着急走啊,你的功劳我还没有封赏,等羽儿回来...”
“不必了项大人,若是你不懂我可以细说与你,但要是不愿懂,神仙难救!你我本就是没有什么瓜葛,既然上天让我们能够携手开辟一番事业,我张平也尽到了自己应该完成的部分,此后就祝项大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