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茅屋学字(1 / 2)
章逸夫宣布,姜桓在章逸夫小院里的修行今天就开始。
姜桓苦着脸,自己可是大半夜不睡觉一直陪着老人登山,虽然修为在身,不至于困倦,可内心的疲惫还是少不了的。
姜桓试图通过努力表现自己让章逸夫早早就认可,故作姿态又咏了几首诗,可惜章逸夫一眼就看穿了姜桓浮夸演技下内心的浮躁,然后对他嗤之以鼻。
章逸夫一副轻视姜桓的模样,事实上姜桓也的确觉得想要打动他,仅仅凭借自己的几句话还远远不够。
毕竟对方是一代大儒章逸夫,是这个时代最智慧的人之一。
或许受到时代的局限,章逸夫不如姜桓看的长远,可是很多事的本质依然可以凭借他毒辣的眼光看穿,毕竟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儿,这句话对无论古今都适用。
章逸夫带着姜桓回到小院,对那小童说道:“这小子以后就是我弟子了,他要是来了你不必拦他。”
姜桓对那小童礼貌地笑了笑,算是打招呼。
小童可是吓得不轻,一副战战兢兢的模样,生怕姜桓记恨他之前没有放他进去,还冲他抱怨的事,要拿他出气。
姜桓哪里知道这小童是在怕他,还以为是见他被收徒,表现的欢迎。
于是他露出洁白的牙齿,伸手冲他扬了扬。
小童脸色更苍白了,都快要哭出来了,完了,这家伙真的要打击报复,呜呜,我怎么这么命苦哇!
章逸夫懒得理这两人,丢下一句话:“跟我来。”
姜桓便不在戏弄小童,老老实实跟着这位新认的老师去书房了。
小童松了一口气,不用怕,还有先生在呢!唔,不过先生也很可怕就是了……
“你来写几个字我看看。”章逸夫拿出一个蒲团坐在地上,示意姜桓自己随意用桌子上的笔墨纸砚。
姜桓微微动容,一上来就让自己写字?看来是要拿出看家本领教自己书法了。
不过姜桓字不算好看,却也是中规中矩的馆阁体,用在科举上规规矩矩,是谁也挑不出毛病的。
可放到外面文人之间交际就算不上是拿的出手了。
姜桓闭上眼睛想了想,老师不是带自己看日出么?不如写一首咏日诗?
这么想着,手却先动了起来,姜桓拿了毛笔点了点墨水,在铺开的宣纸上写到:“未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
可蓦然惊醒,这诗自己是不能写下去。
原本这是宋太祖平定天下时意气风发而作,不仅要有格局,更是原本咏月的诗句。
自己虽看日出,有此感受,还算勉强可以解释,只是两句万万不能由自己来写。
无他,份量太重,自己还不配。
章逸夫皱着眉头看了看,一言不发地把诗句拿走,深深地看了姜桓一眼:“重新写过。”
姜桓松了一口气,似乎是没有看出来?
这诗本质上,不是咏日,甚至不是宋太祖起的题目那般咏月,而是一首帝王诗。
何为帝王诗?
平定天下,意气风发,又一展豪迈胸襟,只能由皇帝动笔,帝王诗就是这样一类特别的诗句。
除了皇帝,别人写这诗句必遭反噬。
就是以曹操大汉丞相的尊贵身份,写下《观沧海》这诗歌以咏志,都被天下士子骂做狼子野心。
就是数年以后曹操称王而不称帝,也洗不清自己“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汉贼身份。
不过如今仅仅上句,还没有明太祖朱元璋的下句,“恒持此志成永志,百战问鼎开太平”,两阙合一,纵贯四百年春秋,那才是真正的帝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