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叮嘱(1 / 2)
“崇德,你把这看了。”
卢文毅丢了一本书在桌子上。
姜桓好奇接过:“这是?”
卢文毅淡淡道:“这是为师考秀才时看过的题库。”
姜桓一愣,有种穿越回去的错觉。
为师有一本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打算传授与你,你可要好好刷题,莫要辜负为师的一番心意……
开个玩笑,姜桓慎重地接过这书籍,上写三字“庐陵集”。
姜桓看了这三字,感到吃惊,不禁抬起头看向卢文毅:“老师这……”
卢文毅摆了摆手:“既给了你,便好好看,莫要辜负为师的一番心意。”
姜桓明白,这所谓庐陵,便是恩师卢文毅老家,这庐陵集,便算是卢家的家学了。
虽自己是弟子,也不该轻易传授这些,甚至可以说不传才是正常。
可传了这秘籍,便是天大的情份。
“当日,你的卷子可是学官大人看过的,三百考生,独你这一份锦绣文章,当时便定下这卷可为第一。”卢文毅淡淡说道:“可这是本县吏治清明,一些权贵无从下手,方才可以以文取士,以才定次。”
姜桓明白这番叮嘱是什么意思。
秀才试,是一府的大考,考生有数百,卢文毅一介小小县官,在其中就插不上手了,故全凭姜桓自己。
而且这其中怕是有什么内幕,卢文毅必然是得了什么风声,知晓了这次自己可能会不中或者难以得到好的名次,因此有这话。
姜桓神色如常:“恩师说的是,科举一事,无非是尽人事,听天命,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学生没有什么想不开的。”
卢文毅听了这话也不禁感慨:“这话鞭辟入里,考试之时尽人事听天命,考完之后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若我当年有这通达心性,恐也不会恶了宰相。”
恶了宰相?姜桓思索片刻,本朝宰相只有二位,一是开国功臣,“铁血宰相”赵盾,另一位是现今在位的“贤相”张虚圣。
要按着一位进士数年不出头,甚至远离中枢朝廷,到这蜀地为官十载,赵盾应该不是这样的人,加之去位日久,也恐怕难有这般权势,毕竟实际上不久赵相便致仕还乡了。
这么一推测,那是得罪了张相?
这细细品味,里面就很有意思了,张相号称贤相,如今在位也以和光同尘,百官拥护着称,可看着恩师的架势,怕是有不少官员被这“贤相”压制?
这实际不是为官之道,虽在位之时炙手可热,可圣意一去,翻转起来也容易,若要举例,人走茶凉这词不就如此?
姜桓目光深邃,要是继续这般发展下去,怕不是胡惟庸?
不过这就远了,没必要思索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