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张杨心动(2 / 2)
张杨忽然就反应过来了,长安城中虽然只有个李傕,但李傕侄子李利却不是什么善茬,立足于河东,以一郡之地而吞并并州,与他交手的敌手是袁绍麾下大将高干,与草原诸胡。河内与河东相邻,对于这个邻居,张杨了解得越多,对李利的手段就越佩服。
这韩遂和马腾起兵攻打李傕,李利岂有不帮忙的道理。那么韩遂送信到自己这里来,分明是想要自己出兵,造足声势来威胁到李利的并州,好让李利不能出全力去救援李傕。
想明白这一点了,张杨这才反应过来,为什么韩遂要以执政之位相酬了。要是自己成功拖住了李利,这就真的是天大的功劳啊。当然得以执政之位才能回报了。想到这里,张杨心中就越发的火热滚烫起来。
一国执政啊。天下最尊贵的几个人之一。想想当年,为了三公之位,有多少人削尖了脑袋要往上爬。甚至还有名重天下的清贵花钱买三公来过一过瘾的。现在机会就摆在自己的眼前,要不要抓住?
只是要是一旦失败,这后果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承担得起的。搞不好就是身死族灭的下场。张杨不禁反复细细思量起其中的得失来。
这事实在是太过于重大,张杨一时难以决断,于是就把董昭给请了来一起商议。董昭是冀州人,年轻时为孝廉,先后担任两县县令,颇有政声。袁绍夺了韩馥的冀州之后,闻董昭之名,便任命他为自己麾下参军。
后来董昭先后担任巨鹿太守和魏郡太守,干得都很不错。袁绍也很欣赏他。可惜袁绍是个外宽内忌的人。因为董昭之弟在张邈麾下做事,而张邈与袁绍的关系,从亲密无间到相看两厌……袁绍因此而恨屋及乌,听信谗言要治董昭的罪。
董昭听到风声后,心想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于是便收拾收拾,找个借口跑路了。董昭最初想要跑到朝廷去觐见皇帝,把关东以及冀州的事情给朝廷说一说,顺便说说袁绍的丑事。结果半路跑到河内,却被张杨给强留下来了。张杨麾下无人可用,见来了个董昭,欣喜若狂,就把他给扣下来了,直到如今。
当初曹操刚刚得到兖州,向朝廷派使进贡的时候,经过河内又被张杨扣留,董昭说好说歹,才让张杨放人。曹操这才与西方得与交通。因此董昭也与曹操结下了交情。这为历史上董昭后来投靠曹操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这个家伙很有能力,也很会来事,曹操晋爵魏公、魏王的建议,就都是董昭提出来的。
董昭来了之后,张杨就把韩遂欲与自己联合,一举掀翻李傕,然后进京一起秉政的事向董昭详细一说。然后就问道:“公仁,此事可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