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国丈伏完(2 / 2)
伏完是个聪明人,早就把未来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想得明明白白了。在他看来,要想保全家族,一是低调行事、低调做人,尽量不要得罪一切当权派,尤其是武夫军阀们。二是不要参与任何政治事件。历史上伏完也是这么做的。要不是伏皇后搞个密诏事件想要谋曹操,谁会想得起来还有伏完这么一号人物。估计曹操都把伏完和伏家当成小透明了。
但是,做到这二点还远远不够。因为做到这二点,只能保伏家一时,却保不了伏家一世。将来改朝换代的时候,伏家仍然避免不了倾覆的命运。那该怎么办呢?很简单,提前选个大腿抱住。将来伏氏的传承,或许就是这大腿一句话的事情。
这会的人们,对于宗族、香火的传承,极度重视,重视到让人觉得偏执的地步。后世现代社会了,大家觉得生男生女一个样。这里可不同,一家没了男丁传承,就等于是绝了户。所以这会家里真没男孩的人家,什么借种啊,抱养啊,招上门女婿啊,都特别盛行。普通人家都如此,就更不用说大户人家了。像伏家这样的,更是看重后嗣的传承。要是伏家在伏完手里完了,伏完死了都觉得不得安生,没脸去见九泉下的列祖列宗。
李利说伏完春秋鼎盛,不用为将来担忧。伏完听了心中却满是苦涩。这会儿,放眼天下,除了李利知道袁氏兄弟注定成不了事之外,几乎绝大多数的士大夫都断定,这未来的江山,估计是要姓袁了。伏完就想,袁绍现在就连天子和朝廷不放在眼里了,甚至还提出来另立新帝。将来袁绍统一关东了,只怕就会立马反攻关中,到时还会放过天子和他伏家?满朝大臣都可以摇身一变,变成新朝的大臣。因为袁绍需要他们来稳定人心和治理天下。可自己区区一介外戚,文不成武不就,袁绍需要自己干什么?
本来平时就在为这事发愁,现在李利把话头一引,伏完顿时就是满怀愁绪了。伏完是最传统的士大夫,让他主动投靠袁氏等关东诸侯,这事突破了他的道德底线他干不来。让他投靠李傕等凉州军阀,偏偏李傕这帮人又是皇室和朝廷的最大仇人。天下之事,始乱于董卓,继乱于李傕。凉州系给天下带来的伤害、给天子和朝廷带来的耻辱,让伏完觉得这帮人甚至比关东诸侯还要可恨。投靠朝中其他大佬,呵呵,没有军队的大佬都是假大佬。
伏完思来想去,心里嗟叹不已之时,目光落在眼前,正悠然自得,一边烤肉一边分给诸人分享的李利身上。顿时就是心中一动,眼前一亮。
别人不行,李利可以呀。李利虽然是凉州出身。但他身上没有什么污点啊。比如董卓行废立、弑帝后的时候,不会有人把这笔账算到李傕、郭汜等人身上一样。同样的,李傕、郭汜等人反攻长安,一样不会有人把这笔账算到李利、贾诩等人的身上。军队奉命行事惯了,何罪之有?这也是为什么招降纳叛的时候,大多数时候只追究几个主将,余者概不追究的原因。
而且看李利行事,招数、方法,完全与李傕等武夫不同,他在河东治理一方的手段,哪里像个粗鄙不文的武夫了?而且李利有着强烈的进取心,夺了袁绍的上党、太原,正准备图谋整个并州。这样的人,不是最好的大腿(盟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