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军史小说 > 三国之王者降临 > 第一百八十三章 太原得手

第一百八十三章 太原得手(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好书推荐: 婚宠100分:老公,强势宠  我的绝色美女特工老婆  道战有我  无敌造神系统  兽世迷情:美男,撩个人生呗  重生末世:我为人族守护神  别以为假小子很好惹  成为最强从挨打开始  随身空间:末世女穿七零  时光知道我等你 

太原,古唐国之地,周公旦灭唐,封周成王之弟叔虞于此,史称唐叔虞,其子后改国名为晋,遂有姬姓晋国之始。此地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从先秦到两汉,一直就是天下重镇。

只看自西汉代王刘参之孙被徙为清河王之后,两汉几乎不再立太原王或者是代王,就知道太原的重要性了。因为第一任代王后来当了皇帝(汉文帝),他很清楚代地的环境。汉朝初年,削藩是主流声音。再弄个代王,真要有异心的,立马就可以在那里割据自成一系。守住太行山脉,进可攻,退可守。到时比关东诸王还要麻烦。

后世,这里被称为潜龙之地。唐太宗称这里是王业所基,国之根本。因为在太原当过王(公)的,基本上都当了皇帝。比如汉文帝刘恒、晋文帝司马昭、隋炀帝杨广、唐国公李渊、唐高宗李治、李存勖、宋高宗赵匡义等等。

李利此时,也非常的高兴。太原三面环山,汾河、晋水环绕相伴。易守难攻,天下要塞。要不是自己的军队把高干和高览的部队打得快没了,又断了井陉道,让冀州援军不能抵达。高干和高览哪里会把太原城拱手相让。李利看了一圈太原城,对张辽道:“文远,太原城防还需加固,袁绍岂能坐视并州易主,到时必有一番争夺。我等虽夺了太原,但却不能懈怠。”

交待完之后,却是拉着荀攸和卫觊几个,喜滋滋的去参观晋祠去了。晋祠在悬瓮山晋水之源处,是唐叔虞后人为了纪念唐叔虞和他的母妃而建。其实说白了就是先秦晋国的宗庙,原来的名字就是晋王祠。此地宫殿处处,古树参天,确实是个赏心悦目的休闲好地方。这里有一处难老泉,泉水出自悬瓮山断层,长流不竭,四时不枯,清澈见底。顺泉水而上,又见源头有翠萍,四季长青。此处景点直到21世纪,仍是一大胜景。

又有周柏合围丈许,挺立天际,更有一株斜斜向南生长,宛如巨龙。津津有味的转了一圈,李利就寻了个地方坐了下来,然后笑道:“史载桐叶封弟,遂有晋数百年传承不绝。可惜沧海桑田,当年王孙今何在,亦只留下遗迹任后人凭吊罢了,可叹可惜。”

荀攸道:“一代明君已是不易,代代明君,史亦不见。三王之世,久远不可考。秦之暴虐,二世而终。君之御臣固不易,然君若得兼听而不偏信,国不乱也。”

东汉的思想家王符在《潜夫论》中,第一次提出了:“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这个观点很快就被士大夫们所接受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句箴言,也从此流传了下来。王符一生穷困潦倒,终身未仕,到现在死了三十余年,他的学说倒是被越来越多人所了解、欣赏,也不得不说是一个讽刺了。

李利对于荀攸话里暗藏的劝谏通盘接受,他笑道:“近贤臣,远小人。心系苍生,关怀百姓。此我立身之本,治政之道也。”

几人在晋祠里,谈天论地,探讨政教民生,直到金乌西沉,这才兴尽而归。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书单推荐: 军游勇闯明末 谍战:芒刺在喉 进击的崇祯皇帝 三国江湖路 炊烟笠民之沧桑岁月 尘心记 隋唐之天宝大将扫清寰宇席卷八荒 大明万户侯 吾之愿:康平盛世 我为黄巾代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