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益州刘焉(2 / 2)
刘焉接见了长安的使者。使者是朝廷派来的,并不是李傕和李利的私人。现在长安情况不太好,战争在继续,老天爷也不开恩。既然这样,那为了未来的粮食安全,也只好盯着刘焉不放了。
原本还有些同情刘焉的官员,在分析完情况之后,便迅速改变了自己的立场。眼看着长安就要迎来旱灾了,再怎么样,人也得吃饱饭填饱肚子不是。不趁这个机会,给长安这边捞点好处,那怎么行。
现在名义上,长安这边的朝廷是天下中枢。可这天下十几个州,又有几个是听朝廷使唤的。既然这样,那也就休怪朝廷不讲规矩了。
长安没想着要讲规矩,所以也就没和刘焉讲什么客套,派了个固执、古板又不讲情面的官员来。见到刘焉,客套话都没说几句,就直接对刘焉道:“刘使君,若要赎回二位公子的性命,须得向长安供粮二百万石,铁十万斤,蜀锦十万匹。”
刘焉听完之后,刚刚恢复的身体,差点就又被气得倒了下去。他心火上冲,差点逼出一口逆血来。
刘焉站了起来,怒发冲冠,拍案大骂道:“李贼欺我太盛!”他不好骂朝廷,也就只能骂李傕了。
使者毫无表情,听完之后冷冷的道:“此乃朝廷意思。”言下之意这是朝廷上下的意见,你骂李傕也没用。
刘焉胸膛起伏不定,瞪着眼睛气喘如牛。他心中实在是想下令让左右把眼前这个讨厌的家伙拿下去砍了。但思来想去,觉得于事无补,就只好放弃了这个诱人的冲动。
刘焉沉住气,对方漫天要价,自己也可以落地还钱么。于是便道:“你提出的条件,益州做不到。粮十万石,铁万斤,锦千匹。换吾二子还益州。”
汉朝一石米,差不多有后世60斤,可供成年人一月之用。二百万石粮,足可供二十万人一年之用,省着点的话还能更多。至于铁和蜀锦,那就更不用说了,拿出去就是比五铢钱还要坚挺的硬通货。拿到中原去,换什么都能换得到。
刘焉又不是傻子,二个儿子再贵重,他又怎么可能把益州府库全部搬空。所以轮到他开条件了。一下子就砍得没边了。
使者听了,腾的一下就站了起来,冷笑道:“既然使君没有诚意,那也就不谈也罢。”顿了一顿,他又接着道:“也是,使君儿子多,死了俩个,家中不还有俩个么。”
言罢,转身就欲走。
这下,轮到刘焉头痛了。这怎么能放人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