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粮食价格(1 / 2)
荀攸很快就出来了,这也是一个中年帅大叔。钟繇气质飘逸,荀攸则是沉稳厚重。李利拿眼看去,只见荀攸目测身高一米七左右,乌黑的发髻用一根木簪定住,浓眉星目,身披一件鹤纹大氅,足踏云履,缓步而来。
李利忙站了起来,向前迎了几步,而后恭敬的行礼,道:“可是颍川名士荀公当面,小子李利,拜见荀公。”
荀攸扶了李利起来,微微一笑,道:“吾岂敢当公之称?李府君不必如此。荀某受之有愧。以字相称便可。”
荀攸细数起来,比李利也大个十几岁,称他一声荀公也不过分,总不能让李利上来就喊荀叔吧。这关系不到啊。
跪舔失败,李利一脸尴尬的回到了座位上。钟繇就笑骂道:“惠民比你小了一轮不止,称你一声荀公又有何不可?你以为你还是当日的少年郎君不成?”
荀攸微微一笑,并不接话,自顾自的在李利的对面坐下,而后道:“元常寻我来,可有要事相商?”可千万别跟我说,李利到你这来是想混顿饭吃啊。还是有事赶紧说事吧。
李利就把自己上门求钟繇指点的事一说。然后又满怀期待的看着荀攸,说道:“颍川荀氏,满门英杰,名满天下,战乱已兴,祸及百姓。还望荀公不吝赐教于我。”
当年大将军何进征召海内名士,荀攸便在其中。荀攸后来谋算董卓,一是董卓实在是瞎搞胡来,弄得天怒人怨。二是意欲为举主何进报仇。现在董卓、何进皆化作尘土,进过大狱,历经磨难的荀攸,在许多事情上,已经成熟了很多。
现在他也学会一分为二的看待一些事情了。他对李傕等凉州军将充满了厌恶感,在他看来,这些人就是关中地区的灾祸之源。但同时,他又对远在河东的李利充满了欣赏。在这么一个动乱时期,还心怀百姓的官员。不管他身在什么阵营,都是对百姓有益处的。
像钟繇和荀攸这类人,并不讨厌权势。但他们心中也有着自己的底线。董卓为什么会被天下人反对,那是因为董卓严重破坏了政治规矩,践踏了士人们的底线。
你董卓上台秉政可以,但不能在天子没有过错的情况下擅行废立。这就是规矩,这就是底线。
李傕等人也同样如此。你反攻长安,说是为了保命也能说得过去。但你攻打皇城,惊了御驾,又逼死、屠戮大臣。这也是士大夫们所不能容忍的。
大家都是有身份要脸面的人,自幼束发苦读,终于一朝为官,却被一群粗鄙武夫乱刀砍死,这放谁身上,受得了?
这妥妥的茂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啊。
抛开其他不谈,李利一片公心,充满热诚。只为这一点,也足以打动荀攸。荀攸想了想就道:“此事不难,难在手段如何长期有效的维持。”
荀攸就提出了个双管齐下的法子,一方面是先使手段降低长安的米价,另一方面是要想方设法打消长安士民的疑虑,恢复市场的信心。说白了一点,就是在把米价打下去之后,还得让广大百姓们相信朝廷的粮食供应会很充足。
经过三个人的慎密谋划之后,接下来长安就发生了一连串的事情。先是,朝廷以河东太守李利行城门校尉,接管长安城门的防务。
接下来,李利宣布,河东和弘农的粮食,将会源源不断的运入长安城。当日,在长安百姓们将信将疑的时候,一支运粮大队,押运着数百辆粮食缓缓从城外进入了城门。进城的时候,面对无数百姓的围观,粮车上的士卒们特意把车上的粮袋给打开了,黄澄灯的粮食出现在大家眼前时,顿时,欢声雷动。长安,有粮食了!
这日,长安城的粮价,应声而落。与此同时,一队队士兵,也奉了李利的命令,开始查抄那些囤积居奇的不法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