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关中风云(二)(2 / 2)
张济还在骑墙,在李、郭两家没有正式开打之前,他哪里会站出来表态。万一开了口,自己力挺的那个却打不赢,那岂不是要遭。先观望一番再作决定,这才是老成持重之道。
张绣得了李利的来信,心中也觉得很不好意思,他与李利意气相投。近来李利在河东折腾出好大的声势来,他又是羡慕又是自愧不如,认为自己若是去镇守一方,只怕是比不过李利。
现在李利写了封信来,问自己是不是要站在郭汜、樊稠那边,与他们叔侄两个翻脸?这让张绣怎么回答嘛。
幸好李利接下来在信中却没有再提及这个话题了,而是谈了谈他治理河东的心得体会与河东人民的改变。最后,李利在信的结尾,说道:“自黄巾之乱以来,天下纷争四起,百姓流离失所,诸侯并起,以力为尊。关中一地,名属凉州,实则分裂。诸将之争,无可避免。然圣人有言,得民心者得天下。
灵帝怠政,是以黄巾乱起,祸害天下;董卓残暴,是以关中吏民恨不能生啖其肉;袁术骄奢,是以南阳不保,民皆弃之。此皆眼前之例也。董卓死后,凉州诸将,若不用我之计,安得今日?然诸将杀戮起家,只知索取无度,而不知爱恤民力。今又欲为权势而内讧,此自取灭亡之祸也。如此,数年之年,凉州诸军,将不复存也。
兄与我相交多年,知我从不好虚言。何去何从,兄自思之。”
李利在信中,把李傕和郭汜等人,都与自己划开了。说了一大通,隐藏之意就是凉州诸将必有一战,这是权力分割的问题所引起的。谁也无法避免。但他们这些人,必将都为历史所淘汰。你张绣跟着他们混没前途,不如直接站我这边。
李傕与郭汜等人的矛盾,说穿了还是争权夺利,谁都想自己手头权利大一些。但权利的大小又是各家兵马的实力来说了算的。李利相信,就算这一战中,叔父李傕败北,等郭汜和樊稠上台了,他们一样也安生不了多久,还得打起来。因为他们几个中间,没有一个强力人物能镇得住所有人,所以他们就只能去自相残杀,然后直到剩下最后一个胜利者。
张绣看完李利的信后,心乱如麻。他仔细想想,觉得李利说得丝毫没错啊。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书中的上古圣王,无不是爱民如子的存在。而终汉之世,那些被百姓们怀念至今的皇帝,都是与民休息的好皇帝。秦始皇一扫六合,汉武帝北逐匈奴,武功赫赫,这二位的名声,在民间反而没有汉文帝、汉昭帝好。
再看看李利举的例子,汉灵帝、董卓、袁术,这些人张绣都认识。他们所干的事,张绣也都清楚。结果也都如李利所说的那样。汉家天下变成这样,汉灵帝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董卓身死族灭,纯粹是自找的;袁术表面上是因为被刘表断了粮道而不得不离开南阳。可是南阳一郡,百万之众,若是全心全意的拥护袁术,袁术这点人马还会没有粮草吗?
再来看看李利,他去了河东才多久,这关中地面上,就有不少百姓涌入了河东,开始在河东定居了。这就是一个鲜明的对比。
张绣也有他的抱负和理想。但朝廷羸弱,叔父在凉州诸将中,势力也相对较弱。如果真如李利所言,凉州诸将自相残杀而导致势力衰弱,到了不能抵御其他势力攻击的时候,那么自己将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