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复兴银陵(2 / 2)
由于自己未站在那些显贵的任何一派,则可以立于中位而直言之,从而既不负皇帝所望和为臣之责,又可不入那私党之流而孑然一身。
见皇帝明要其建言,童烨躬身回道:“启禀陛下,依微臣所见,如今银陵百姓求的是兴,而不在于其时是否为节气,故灯会之举仍可为之,只需换个名头便是。”只一句,童烨便言中此事之要害,百官皆心中暗服,默不作声。
正是由于其智过于常,其才杰于众,童烨入朝后便平步青云,被皇帝一路提拔,最终升为国师。且每逢那些显贵的谏言之后,童烨之谏更显有理有据,多可让百官心悦诚服。久而久之,不但未让皇帝认同那些私党其能,反倒是越来越依赖童烨之才了。
丰明叹道:“对呀!只要有灯会便是,管他元宵与否!童爱卿之言正合我意!”
只见童烨又道:“另外,既是想兴文风,可举行一场诗赋比赛,设高奖,引才贤,且与灯会一同举办,必能陶百姓之雅情,赋银陵之兴望矣。”
“诗赋比赛?真乃妙策呀!众爱卿以为如何啊?”丰明不觉自己都认同了,还要例行式的问问百官,可想而知他们会如何作答了。
众官纷纷附和道:“国师妙策!”
“是个好办法!”
“微臣也以为此法甚好……”
见百官皆为赞同,丰明正色道:“好!银陵诗赛一事,全权交由国师去办了!务必办好,不得怠慢!”
“微臣遵旨!”
退朝后,皇帝又把童烨单独叫到御书房,询问银陵诗赛一事。只见他一边品着茶,一边问道:“银陵诗赛,国师可有何规划啊?”
“陛下,微臣以为既然要办就办得有声有色,使银陵百姓感受到入我楚国后的好处。”童烨回道。
丰明放下茶杯说道:“嗯,此言正合我意!你且尽管道来。”
童烨拱手道:“微臣已想过了,可在白天举办诗赛,入夜举办灯会,将两会相容。”
“嗯……此法甚好!”
“微臣觉得,此次诗赛必将吸引众多百姓前来观赏,若要让诗赛办得体面,也让这些百姓尽兴而归,则必需要寻找一个既宽阔又不显俗陋,且能彰显高雅文风之地。寻遍银陵,微臣觉得只有一处适用之!”
“……你说的是‘翠须宫’吧?”
“陛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