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发展(1 / 2)
田庄再次扩大生产,各个工厂急需做工的工人,移民来到田庄的百姓,又纷纷给自己的亲戚们写信,讲述这里的好处,这也间接的导致田庄第二次移民浪潮,也证明了民间的口口相传是多么的厉害,直把田庄夸成了世外桃源。
军器局那边有黄火生坐镇,火铳及火器研发有田丁荣、徐农二人负责,张昌贵派人送来了十架迅雷炮,成为了二人的“新玩具”,他俩成天围着迅雷炮鼓捣,整天研究怎么可以杀更多的人,由于他俩十分热爱火器的开发与研究,特名他二人直接进入火器课,一边研发一边吸收一些奇人异士,参与到火器的研发当中,二人也表示,会用毕生的追求来报答杨齐的知遇之恩,他俩有这份心思,杨齐也就放心了,其实人就这么简单,每个人在社会上不论是做什么工作,都是想被世人所认可,并接受自己,最后实现自身的价值。
十二课分工各不相同,把田庄的民生治理的井井有条,因为人口不断增加,社会问题矛盾凸显,杨齐又新设立了几个部门,分别是交通、治安、消防、医院、挂在户课名下,明朝的养济院,惠民药局等社会福利单位,也被杨齐引进,与学校,一同挂名在礼课名下,这学校又被杨齐细分为“幼儿园”、“小学”、“初中”、“大学”,为此还招收了不少文人先生,命他们有针对性的对所有适龄孩子,进行分门别类的授课,编撰。同时张贴布告,凡是军户家子弟,免费入学,免除除书本费以外所有学杂费,凡阵亡军户家子弟,保送大学学习,品行不端着除外!这就是一个翻版的义务教育。别看杨齐学习不好,但自从他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以后,他才真正发现学习的意义在哪里?他原先一直认为,学习有什么用?长大以后这些什么代数、函数、几何啥的,对今后的工作又有什么用?直到参加工作以后,杨齐才真正明白,读书,使人明是非,变黑白;人生的道路上处处都是十字路口,往哪个方向走?面临十字路口时,你的抉择是如何?直接决定你今后会过什么样的日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读书虽然不能告诉你该选哪个?但它却可以帮助你,做出最有利于你的判断!这就是读书的意义所在!!而书读的越好,遇到十字路口时,选择就越容易,别人在这个路口有两条路或者三条路可走,你却可以有十多条路可以选择,而且你的路会越走越宽,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杨齐以田庄为中心,在木庄、绥德、高柏山区这三个方向整修道路,然后以十里为单位,建设驿站,每个驿站都按照民用、军用进行配置并配有火路墩,可以驻扎一个小旗的兵力,每个墩台都建有地下室,里面储藏着一定量的补给及密道,一些重要的交叉地点,地下还埋藏了炸药,只有守墩的小旗官才知道,所有外放的官员及军士,家眷必须留在城中,因为大家早已都对杨齐进行效忠,所以家眷留在更加安全的城中,大家也都没有什么异议。
杨齐安顿完这些之后,又带人视察了城墙的建筑工地,本来杨齐不打算介入,只是了解完城墙的建设进度之后,颇为无语,整个田庄城墙要想完全建设完毕,需要三年!!杨齐哪有什么三年时间可以给他??于是找来工课的课长,是一位有着丰富经验的老瓦匠:张继先,又叫来了黄火生等人,共同研究如何改进建筑工艺。
“我的想法是,以钢筋为骨,以那个你说的,那个糯米和入泥土的方式进行浇灌,就像这样。”杨齐说着在地上简单的挖了地基,并且用树枝比作钢筋,插进地基里面,又用木板插在周围做模具,然后也不嫌脏,直接用手捧起工地边上的混合了糯米的泥土,直接倒在上面,让它们自动流淌。
“就像这个样子。”杨齐说道:“你们二位觉得可行吗?”
“大人,这钢筋一说,闻所未闻,只是您这么一说,感觉方法是可行的。”张继先说道。
“大人,这钢筋倒是好办,只是这关口在于,转运,以及您说的这个,嗯,吊装!”黄火生从自己的技术层面分析道:“或许会难一些,毕竟这些钢筋不短,重量也不轻。”
“你有没有什么办法?”杨齐问着在一旁沉思的木匠:吴廷班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