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跟车(2 / 2)
“那我干脆拜你为师啊。”王丹平笑嘻嘻。
“拜师可以呀,那拜师礼可不能少?”老贾倒也爽快。
“明白,我给您寻去,等找到了好茶,再来拜师。”王丹平回答。
“好哇,你这徒弟,我先预收了。平日有空啊,你就来我这坐一坐,我给你先从最基础的讲起,慢慢啊你就懂得多了。”
王丹平高兴极了。
今天安排的线路是市区开往县局的一条邮运路线,中间有九六个交卸点。线路不是最长的,最长的那条早上凌晨就发车了。虽然线路不是最远,道路也不是最难走,但是这一条路上交卸点多,集镇路段路况复杂。老贾安排他跟这一趟,也是精心挑选的。
一切都很新鲜,王丹平高兴地跳进副驾驶仓。他还是第一次坐这么高的大卡,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跟坐普通轿车的区别太大了。驾驶舱也是相当豪华,这跟王丹平之前的印象区别很大,他还以为这种大卡里面条件会很简陋呢。
驾驶舱空间很大,座椅、门把手全部都是真皮包裹,配有热水器,冷暖空调,环绕立体声音响……总之普通家轿有的配置这里都有,还都是最高配。
一路风光迤逦,王丹平躺在宽大的座椅里,心情大好。
司机姓梅,是个老同志,五十多了,是个闷葫芦。车子里不放音乐就放广播,要么放评书,要么放京剧。王丹平听不下去了。心里暗想,这么好的音响放老梅的车里真是糟践东西。
老梅车子开的很稳,不慌不忙。沿途交卸点都要从主路拐向乡镇的支局所,邮车宽大,集镇路窄,往往错不开车。外加上集镇街道有卖菜的小贩,有三轮车摩托车随意停放的,有牵牲口的,有私家车占道的……五花八门。
这是跑这一班司机最头疼的问题。现在时限卡的很紧张,这一路这么多交接点,特别耽误时间。按照大网原则,市局本只对县局负责,各分支再由县局组开邮路,但是考虑到运行成本和邮件倒流问题,市局决定沿线顺路能捎带的点邮运班尽量捎带,即减轻了县局处理量,也提高了沿线乡镇邮件的传递时限。总之是方便了众人,苦了邮运司机。
这里面还有几个问题,一是邮车开进集镇,掉头困难,有时要跑出好几公里才能找到地方掉头。二是沿途支局门口没地方停车。三是部分支局所人员卸车不积极,造成压车。
总之,各种问题就像一台众生戏,每天都在邮运沿途轮番上演。老梅倒是耐得住性子,见缝插针,游刃有余。但也难免一会儿车轮子把谁家的莲菜给压烂了,一会儿车尾把哪家的花盆给擦花了,小磕小碰再所难免,王丹平看着都着急。
老贾倒是淡定得让王丹平心生敬意。
“这就是现实情况。你们市上的领导部门都坐办公室拍脑子想问题,一天只追求时限、追求低成本,哪管得了我们这些人的疾死活。”老梅瓮声瓮气地说。
“这种状况应该每天都发生啊。我看你倒是不急。”王丹平说。
“急有啥用,遇事了,只能给人赔笑脸,乡镇的人都比较朴实,大部分人都好说话,事情不大也就过去了。”老梅说。
这点王丹平比较认同,他之前所在的凉水镇的居民就是如此,朴实无华。
“那要是遇到难缠的呢?”王丹平问。
“倒也不是没有,那咋办,赔呗。你比如今天这种把人莲菜压了,大不了自己买过来,反正家里也是要吃菜的不是?”老梅无奈地说。
“要是碰到特别难缠的,我们就联系地面局处理。一般支局所长在当地威信都比较高,基本小问题都能解决。”老梅继续说到。
“哦。”王丹平若有所思。
“只要没挂到人,就算万事大吉。要真挂到人了,那才叫完蛋了。我们这工作呀,一天提心吊胆,要是心态再不好点,怕是早被自己逼疯了。”老梅无奈地说。
勉强送完两个沿途交接点,已经快到中午了。老梅把车子停到路边,找地方吃午饭。作业计划已经规定好了司机在哪个交接点吃午饭,该交接点邮件交接时长也相应多预留了二十分钟。老梅带王丹平去了一家他经常就餐的面馆,叫了两份面条。面馆老板跟老梅很熟了,热情地招呼着,吩咐煮面师傅先给老梅他们做,她知道老梅赶时间。面条口味不错,分量也足,便宜实惠。王丹平主动起身付了面钱,老梅不让,但王丹平坚持付了。
继续上路,老梅明显话比刚上车时多了,不知道是不是那一碗面条起了作用。他主动给王丹平讲了好多过去在邮运路途发生的事情,有的故事相当精彩,王丹平听得如痴如醉。驾驶室里的氛围变得异常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