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金城千里(11)(2 / 2)
杨誉行完参拜之礼,起身叹了口气说:“据河东前线的塘报,叛军由李建成领兵直扑永丰仓。那李建成是李渊的长子,长年驻守河东,对情势了若指掌,又颇能用兵遣将。加之华阴县令李孝长里应外合,斩了永丰仓武鹰郎将,以仓献上,这才夺了去。可恨我五千兵马有去无回!”
听罢消息,淮阳公主这样呆坐了许久,她望着窗外的夜沉的发青,渐渐明白了母后所言的“事情到了这个地步”的含义。如果连华阴县令这样的一地父母官都纷纷叛国,那么大隋确实已经病入膏肓了。这种彻骨的恐惧与焦虑,无时无刻不在心底蔓延。随着眼前浮现父皇母后及兄弟们微笑的面庞,这种痛变得更加刻骨,还有谁能力挽狂澜,扶大隋于即倒?或许已经是一个奢望了,可惜她自幼长于深宫妇人之手,便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粮仓尽失,镇守潼关大军的粮草岂不是接济不上,潼关岌岌可危,他们有何对策?”
也罢,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纵使是最后一丝希望也值得一搏。
“阴将军正在军事会议,想必结束之后便会面见贵主的。他可能会劝贵主速速回京。”杨誉似乎希望杨暄宁入京避险。
“潼关一旦有失,京城则无险可守,定然不保。依你们所见……”淮阳公主左右为难,她原是不该来这潼关边防,既然入了局,此刻又借故脱身而逃,必然留人非议。时局艰难,军心若不稳,她岂不是成了罪人。杨家的天下,终不可只依仗他人,即便注定流血,她也不当是最后一位。
“臣等知道贵主想留在潼关,助一臂之力,但微臣的意思还是希望公主尽早返京,此处实为阵前,刀兵无眼。阴将军身负重任,不可分神,贵主在此,怕是难以兼顾……”杨誉的聪明之处便在于很快着眼利害。
杨暄宁没有吭声,望了一眼杨慈。“奴婢……和杨将军的心思一样,望贵主返京为要。”杨慈也便顺势进言。
“明早吧,等见完阴宏睿,再做决定。杨誉,如今你务必先替我做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