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回 柳门(1 / 2)
李无声坐在台阶上,久久凝视着满山遍野的翠绿,深深地呼吸着,感觉疲惫很快消失了。
最后一段是缓缓的山路,路上层层叠叠种满了各种茶树,从高到低,茶田重叠簇拥。
此时已是深秋,春茶已经沉睡,秋茶开始迸发出丰沛的生命力,一片片浓绿满溢眼底。
然而看到真如庵的全貌渐渐矗立眼前时,李无声就有些后悔了。
目视过去,前后几个建筑加起来……差不多比幼儿园还要小吧……
李无声叹口气慢慢走去,穿过铁质的山门,眼前已是一片十数步的院子,院子尽头是一个古旧小屋,牌匾写着“真如庵”三字,字体倒是苍劲有力。
屋门敞开着,这个位置寻常寺庙都会供四天王,然而真如庵供的是观音。
李无声也不计较这些,进了观音殿,空间窄小,前后不过几步,却空无一人,只有墙上挂着一个观音彩像。
双手合十,朝观音画像瞻仰致礼,然后朝后走去。
到了主院发现也就十几步,左侧的两层小楼是庵房和斋堂,上面挂着清规的黑板,右侧的两间平房则是财务室和藏经室。
顺着山路前进,转了个小弯来到正殿,牌匾上写着“西方三圣殿”,说是殿,也是不到四五十平方的屋子。
三圣佛像是水泥的,也都很小,不到两米高,前面放着蒲团勉强可以顶礼瞻仰,李无声拜完后不由叹息,这里条件确实简陋。
左右看看没人,便继续走下去。
最后一小段是十几层的台阶,李无声顺着台阶向上走,来到地藏殿,更是哭笑不得。
所谓地藏像,就是个不到50公分高的铜像。
李无声就纳闷了,这庵也算五脏俱全吧,香炉也都有啊,但就是没有游客来敬香。
果然地段决定一切啊。相比山上那些大庙,这里的位置确实偏得可怜了。幽静是幽静,也带来了贫穷啊。
然而,李无声绕到地藏像后方突然有些怔住。
墙上张贴着一幅年轻尼姑的画像:身穿浅『色』海清,头戴尼姑帽,两眼赤红有神,淡淡微笑。
看到画像下方的牌位后,李无声认出这就是前不久圆寂的无之法师,没想到这位师父竟然如此年轻,神貌更是耀眼夺目。
李无声觉着这位无之法师真可惜出家了,因为光从画里来看,可谓绝世美人。
继续前进,再往前走就来到后院,可算见到活人。
一个约莫四十岁的住持尼姑带着两个小尼姑在院子里修剪花草,年轻的一个二十岁左右戴个眼镜,一个十五六的样子。
再前面是条幽静的小路通往密林深处,路口立了个“太虚园”的牌子,路却被几个木栅栏封住了。
李无声很无语。
难道太虚园是什么禁地?
就在这时,李无声的脑海中闪过一副景象。
一片竹林。
一处荒废的茅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