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死别(1 / 2)
学山迎来了一场轰动,起因是扶苏在学山上唯一还保持着空旷的山顶张贴了一张告示。告示写在一张完整的兽皮上,占了很大的地方。下面还叩着十一块大印留下的印章。
第一阎君之印,第二阎君之印…..一直到第十四阎君之印。没有第三、第四和第八。地府所有在任的阎君都在上面盖了自己的印,这是地府从未有过的事情。
通常地府的公文上只会盖其中一位阎君的印章,证明已经过阎君殿审核,从未有多位阎君同时加印的时候。可见学馆的事在阎君殿所受到的重视程度。
刘恒那里也很轰动,怀城在犯官的事件中也被揪出了几十个官吏,为此被我亲自发文训诫。如今学馆的制度要在他的辖区寻一处县城试行,对他来说,也是件很大的事。
亲自带着邓通四处巡视,最终敲定了一座距离怀城很近的县城、象县。象县的县令是个清官,以前是在判官府做判官的,后来申请调出来任职,才被安置到象县来做县令。
象县距离怀城只有十里路,无论发生了什么事,都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现场。刘恒这次真的很小心,从太尉府那里,通过周昌的太尉大印调动了地府最能打的军队,安插在象县的各个角落,防备诸子和门生们捅出什么岔子。
诸子们的阵仗很大,每人十辆大车,用老牛拉着,车上全是书。门生们在牛车的后面用力的推着,给老牛省些力气。
象县的路被堵死了,从东门一路堵到西门。象县的县令看的有些呆,被随从捅了两下,才反应过来,引着诸子到新修建的学馆去。
有些不好意思的介绍了一下学馆的布置,按照诸子们的阵势,学馆显得太小了一些,不说放不放的下如此多的门徒,就算是这些牛车都挤不下。
诸子们倒是不太在乎这些小节,诸子的门生们也不在乎。学馆的周边被搭满了帐篷,架起了简易的灶台。如此多的鬼一起开饭,倒是蔚为壮观。
学馆的正门口竖起了几十面大旗,旗上分别绣着儒、道、墨、法…..等学派的名称。
庄子这个阎君亲自跑去为道家站台,从成为阎君起,他在阎君殿就一直保持着沉默,只是低头干活,如今有能跑出来的机会,自然是不能错过的!
而且他不太放心列子,列子实在太能拉仇恨了,和其他学派有不少的争端。
学馆成立的消息在一日之内传遍了象县,诸子亲自莅临震撼了整个怀州,各个郡县都有慕名而来的鬼。大字不识的百姓也都纷纷过来求学。
楚昭和容容也去了,他们在地府的日子过得和人间没什么差别,只是更加圆满一些。容容的父亲苏威在前两年投了胎,他们却未觉得有什么可难过的。回到人间是一件值得喜悦的事情,生总比死更好,他们全家都是这么想的,地府的众鬼也是这么想的。
地府再像人间,也不会成为第二个人间。地府就是地府,死后的世界,充满了伤感和哀怨。
容容是我和妲己的干女儿这件事,并没有被大肆的宣扬,因此她和楚昭也只能在众多的鬼之后排队。道家大旗下面排着的鬼有点多,庄子身为阎君,所拥有的号召力出乎他自己的意料。
姬昌有些茫然的站在学馆门口,看着诸子的大旗下聚集了许多的鬼魂。他也接到了学馆成立的通知,被要求来传道授业。只是他搞不清楚自己算是哪个学派的,说是道家,他只研究八卦易理,儒家很尊崇他,可他对儒家的理念又不是很了解。
荀子悄悄的走过来,道:“文王若是不知如何是好,不如立一面周字大旗,管他什么学派之别。”
姬昌豁然开朗,对着荀子拱了拱手,荀子匆忙的还礼。起身的时候姬昌看到了荀子的大旗,“儒法皆存”,这字有点多,口气也有点大。
荀子却不觉得有什么,朝着隔壁的吕不韦努了努嘴,姬昌看过去。
“兼儒墨,合名法。千金一字,唯我吕览。”
得,这比荀子的口气还大。姬昌还是找出了一面大旗,在上面写了“八卦易理”四个简单的大字。
学馆最热闹的时候,范蠡带着西施回来了,玉鼎远远的看见范蠡就从位子上跳下来,把放在角落里的水桶拎起来,钓竿扛在肩上,一跳一跳的跑了。
最近的工作太多,他迫切的需要钓个鱼放松一下。
范蠡的神情不是太好,西施的脸上却泛着红光。泛舟西湖上,与君赏落阳。这个可怜的女子已是分外的满足,发自内心的微笑充满了喜悦的味道。
“我要送她去轮回。”范蠡在阎君殿扔下这样一句话。
阎君们都没有任何意见,西施为了他做了这么多的事,范蠡送她也是应有之意。
范蠡没有飞行,只是拉着西施的手,一步一步的走。一个时辰的路被他们从中午走到了傍晚,孟婆站在奈何桥的中间,望着这位堪称奇才的的阎君,和能使鱼儿都自惭形秽的女子,许久不曾有过波动的内心也有些伤感起来。
人间流传着一首刘彻统治时期的歌谣。“北方有佳人,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孰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比起那位李夫人,西施更当得起这首歌谣。人间至今还有许多女子在学她捧心,却没人理解她心痛时的痛苦与难过。
范蠡觉得自己懂了,情真的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事,喜悦与痛苦都在他的心里翻腾。
孟婆第一发现,自己端汤的手竟然有了一丝颤抖,这是无数岁月里都不曾发生过的事。
西施感谢的对孟婆笑了笑,结果汤碗。又转身看向范蠡。
“少伯,我要走了,你能抱抱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