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毛峙往事(1 / 2)
我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在毛峙小学读的,整整8年。
对毛峙的影响是比较深的。
在我到了可以上学的年龄,我们大队没有小学。
我从一年级开始就得步行5公里左右到毛峙小学读书。
我比同龄人早1一2年上学,他们后来在自己大队办的小学读书。
我上学来回往往只有一个人。
路上要翻过村子东面的小山岭,再走过三里三的毛峙大塘,也有叫小沙大塘的。
有句老古话:“小沙大塘三里三,小沙大浦十八湾。”
那个小沙大塘比我们村子外的大塘要宽一些,可以开大卡车,但也是泥路。
天气好的时候还是很好走的,我会很调皮地在塘边上的大石块上边奔边跳,不时地捡一块石头扔塘下面泥涂里的跳鱼、沙蟹。
扔着了就下去捡,还真能捡上一大把,放一碗汤足够。
遇到刮风下雨很是艰辛。
塘上风大路滑,非常难走,经常滑倒。
有一次,天很冷,我没有带雨伞。半路遇到大雨,躲在毛峙大塘边上的芦苇丛下面发抖,是一个过路的毛峙村人帮我背回家的。
毛峙是我们小沙公社唯一的渔业队,也是唯一由国家供应粮食的一个村子。
毛峙人都有一种优越感,把我们农村的人统称为“岙里头人”,仿佛他们就是城里人。
但在我们眼里确实有他们的优越之处。
我那时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
毛峙村里有直通县城的车站,有卖百货的很大的供销社,有医院,有卖大饼油条的食品店,有卖水产的“行贩组”,有理发店,比公社所在地小沙街里还热闹。
连着这些店面的石板路一直沿伸到海边的码头,有航船与长白、峙中、干榄相通。
毛峙人都是捕渔的,不用种田,不用赤脚被蚂蟥叮咬。
他们可以穿很干净的衣服,女人就在家里织织网,养得白胖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