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洗三宴之兄弟之争(2 / 2)
不过安郡王府一向自视甚高,自认为祖上跟努尔哈赤打过江山,和皇太极出生入死,又立下过汗马功劳,跟他们不一样。
天知道在顺治帝时,安郡王府就败落了,如今府上用度都是看着媳妇的嫁妆支撑,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掌权的夫人离开都把公家的银子,往自己怀里面搂,才导致如今安郡王府的局面。
不少人觉得安郡王府自作自受,安郡王如今也是在熬日子,不过嫡长子和嫡次子之间整顿世子之位很激烈。
胤禟见他们到来,皱了一下眉头,倒是迎了上去,给当劝了童年几分情意。
安平笑着和胤禟寒碜着。
安富微微抬起下巴,一副不屑于之共存的样子,把胤禟都气乐了。
胤禟索性不搭理安富,拉着安平说话,一下子安富就尴尬了。
不过他自认为是读书人,和胤禟这种粗俗的人不一样,若不是阿玛让他前来,他才不会来这种充满铜臭味的地方。
身为皇子皇孙竟然纵容嫡福晋与民夺利,简直目无国法,尤为皇子身份。
若非他安富未曾遇到伯乐,让万岁爷赏识,肯定是要参上端郡王胤禟一本的。
只可惜他空有满腹经纶,却在科举上屡屡遭受挫折,真是天妒英才,天妒英才啊!
安富感慨着人生,众人觉得安郡王的嫡次子仿佛像个傻子,没事仰望什么天空45°角,20多岁的人连秀才都不是,装什么文艺人。
等安富走到文官聚集之地,看似请教,实则展现自我才华之时。
发现他们再说什么?我怎么听不懂?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在做什么?
胤禟拉着安平走到一遍,语气淡淡的问道:“怎么舍得走出安郡王府了,唐氏去世后,我还以为你的追忆她到你死的那一天。”
安平,是整个安郡王府最有才华的人,这点胤禟深信不疑。
当年安平就是胤禟的伴读之一,是康熙帝安抚安郡王的政治立场下的产物,不过两人曾经也是交情匪浅。
可惜安平后来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表妹因长子去世,又再生嫡次子后大出血而亡,让安平无法接受现实。
特别是在知晓长子去世,其中有她额捏和王氏的手段,更是让安平心灰意冷,一时间萎靡不振,整日对着唐氏的画像,乱醉不醉。
就连后娶进门的继福晋,也管不了安平,因为安平是在烂醉不醉的情况下迷迷糊糊的拜堂成亲,甚至成亲后才知道有继福晋。
那时,还不足唐氏去世一年,唐氏的娘家因此跟安平断了交情。
安平有心辩解,可惜谁听了会信。
安平有苦难言,一消沉就是将近十年光阴。
安平听到胤禟的问话,愣了一下,“长辉出事了,她们竟然连长辉都不放过。”
长辉,安平和唐氏的嫡次子,安平虽不怎么关心长辉,不过对长辉物质上和保护上都极为严格。
“长辉怎么了?”胤禟神色带着一丝焦急,他知道长辉是安平最后的精神寄托,没有长辉安平只怕会自杀而亡。
“中毒,慢性毒药,”安平眉毛一根根竖起来,脸上暴起了一道道青筋。
“没事,你把长辉送到郡王府几日,爷安排张太医给长辉治疗,张太医是咱们大清第一解毒圣手,”胤禟一如既往的关心着小伙伴。
“谢谢你,胤禟,”安平眼眶却红了起来,仿佛看到生命行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不少人看到激动万分的安平,猛然想起来安郡王府的安平,似乎是胤禟曾经的伴读,只是后来两人疏远起来,安平的名声也变差了。
听说是贪财好色???
众大臣自己追忆着这个名声是怎么来的?
可想了半天也没发现到底哪里贪财?哪里好色了?
安平消失快十年,纨绔圈也没听说安平去那个酒楼,青楼了?
至于贪财,好几年不出门的人,上哪贪财去???
这是哪来的流言蜚语?
众大臣一细想,就觉得越想越不对劲。
这是谁的手段?
肯定是那个嫡次子安富的吧?
啧啧啧……真是看不出来,平常装的挺像个人的,其实是个伪君子啊。
等到洗三宴结束,安平的名声突然之间好了不少,安富倒是被不少人暗自唾弃起来。
不过安富身边奉承的人依旧很多,毕竟安富有银子啊。
夸几句就是为知己好友,缺银子、少书本、少粮食,都是安富慷慨解囊。
典型的人傻银子多。
因此安富也没察觉到不对的地方,反而觉得自己人缘更好了,参加各种宴会更加积极起来。
文人雅客,有时候聚会难免跪在会在风月场所,一个个美貌得女子在你身边抚琴,柔声细语的呼唤着你的名字,你怎么能不心动。
久而久之,安富的消费越来越大,在外面也不由自主的养起来外室。
甚至外室有孕后,还想纳为妾室,王氏怎能受得住,与安富打个天翻地覆。
翌日,安富的脸满满都是口子,安平见到后一顿大笑,派人出去给安富好好宣传一番,着实让他出了大名。
安郡王本就在熬时间,知道次子名声彻底没了,索性直接写奏折立长子安平为世子。
康熙帝自然同意了,反正安郡王府世代降爵位,一个贝勒的位置,康熙帝觉得没有必要为难安郡王,降低他身为皇帝的格调。
安郡王松了一口气,过了一个月就咽气,期间安平特意去端郡王府邸道谢。
安富痛失世子之位,其中胤禟起了大作用,甚至那外室都是胤禟经营青楼出来的姑娘。
那姑娘只想要个自己的孩子,如今任务达成,就装扮成寡妇,带着银两逃离京城这个是非之地。
胤禟拍了拍安平的肩膀,“等着三年后的你,”
那时胤禟就知道端郡王马上就要逝世。
至于安平的嫡次子长辉,则是留在端郡王府邸,暂时住在三胞胎旁边的院子。
每日吃着去毒的中药汤,身边跟着安平留下来的一个嬷嬷,一个小丫鬟伺候着。
胤禟紧接着投入到礼部紧张的工作当中,老十一他们的大婚之日陆陆续续就要到来。
胤禟不好彼此厚薄,就监督着内务府干活,没曾想临近大婚之日出了状况。
胤禟朝着内务府一顿发火,“是不是如今爷不管内务府,你们就放纵了,就觉得自己可以水了,就可以不把爷当回事了!!!!!”
胤禟鼻子都气歪歪了,千叮咛万嘱咐,还出错,这帮人是脑袋不想要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