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二章 朝议(1 / 2)
收到黄子澄、齐泰俩人的密奏,朱元璋暗暗失望,还是不成熟。更改税负一事,他们落在了行省之后。这次倒是抢了先,可语焉不详,傅忠是兴兵了,出没出榆林边界,没有明说。
难道小滑头没有让两人同行,这可不像是他的风格。
第二封信到时,朱元璋心花怒放,傅忠的兵已过了横山镇,扎在靖边县境内。
要说这皇帝就不是人干的事,为了宝座,什么稀奇古怪的想法都会萦绕在心。朱元璋对傅忠的态度,也有个心路变化的历程。
自从听了李善长说傅忠有宿慧后,不信天、不信命的老朱就想跟他斗一斗。
这个时候,他对傅忠并不十分在意。所谓的宿慧,无非是没喝孟婆汤,保留了上世的记忆。这是天都不容的事,他没什么好担心的。
别以为马皇后能更改他心中的想法。老朱是多么强势的人,马皇后在他心里再重要,也不可能。
放傅忠到榆林,就是想看看这个有宿慧的人,会怎么从土地入手。
傅忠果然不是一般人,土地改革,原来是从这个方面着手,有了假借的上天谕旨,基本面就保住了,几个挑梁小丑,又怎会放在他的心上。”妙呀,妙不可言。“朱元璋感叹道。
不过,他上任伊始,就更改赋税,动了朝廷的大政方针。以此为由,撤了他的榆林知府,皇后也就无话可说了。这时候的朱元璋心里想的是,撤了傅忠榆林知府之后,放他到一个小县,再打压打压。
没想到朱标为了傅忠,公然与自己唱反调,保了他这次。
这都是君臣斗法的小玩意,无伤大雅。当不当官,对傅忠不重要,无非是按部就班娶了朱珣,小两口去过画眉插花、夫唱妇随的小日子。
坏就坏在李善长好心办错事,看到那雪白的纸张后,他担心傅忠的前程,没有哪个皇帝能容有宿慧的人在自己眼皮底下乱转。更想起傅钟改革土地,会从迷信的角度出发,顺利以税收代替强抢士绅土地,稳住了榆林的大据,光此一条,就是千古奇人。
他高兴地告诉了朱元璋,傅忠的聪明是天生的,并非出自宿慧。
没成想这就犯了老朱的大忌,一个天性聪明的人,又有南华帝君的加持,不杀他,自己一日也不能贴席而眠。
朱元璋在心里恶狠狠的说道:“就是南华帝君又显灵,也要杀了傅忠再说,顺带灭了傅友德这个不安稳因素。无旨兴兵,形同谋反,这是诛三族之罪。”
怎么说和怎么做,才能把事情处理于无形,不造成朝野震荡。开大朝会,他不够格。暖阁小会,已经开过一次。总不能为了傅忠,连开两次关键会议。想来想去,还是按照正常情况,处理这起谋反案子。
于是,一个正常的朝会,主议的却是榆林、吴忠刀戈相向的善后。
朱元璋率先开口:“此事如何了局。”
朱标:“任范一小小总兵,吃了熊心豹胆,竟敢兴兵作乱,侵扰邻省,罪在不赦。”
这是预料中的事,他总会为傅忠援颊。
朱元璋冷哼一声,“一个巴掌拍不响,任范兴兵,跨州过郡,罪不容诛。傅忠呢!”他扬扬手里的奏报,“他也带兵离境,没有明旨,其罪相同。”
傅友德在下面听到,差点没跪下求饶。
李善长也吓了一跳,这是什么意思,朝廷有傅忠这样的能臣,是后继有人的好事,皇上为何独独跟他过不去。
想起傅忠亲自登门,殷殷询问治理州郡的办法,把自己的想法毫无保留的告诉自己。看着傅友德雪白的脸,他犹豫了一下,心中终究不忍。关键是自己与傅忠的政治理念相同,只是自己年事已高,没有了当年的冲劲。
“此事恐怕怪不得傅忠。正是榆林更改税负的关键时刻,任范在榆林有无数产业,触动了他的根本。他兴兵过了定边县,又由靖边向榆林出击,谁都会有想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