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 认亲(1 / 2)
秋收的那几天,乔婉还特意抓了两只鸡。
几乎隔一天就炖一回鸡。
反正他们养的鸡好50只小鸡崽儿,居然活下来38只。
加上蚯蚓和饲料,这些鸡长得挺快,母鸡都已经开始下蛋。
家里孩子们现在每天早上人人能吃到一颗蛋。
这一批鸡里面有12只公鸡,26只母鸡。
母鸡下的蛋除了供应孩子们吃,已经可以换钱。
本来他们还觉得养公鸡太费钱,可是这会儿才明白。
婆婆原来是这样打算的。
自家就废了点儿野菜,蚯蚓和功夫养出来的鸡,这会儿就顶上了肉食,男人们身子骨亏空的厉害,可是隔天一只鸡依然是让大家挺过了这个秋收。
吃上鸡肉之后,没人抱怨,跟往年比起来,今年仿佛日子比往年过得还好。
老三和老四到地里干活,这才明白地里的活儿有多重,平日里他们总觉得老大和老二在家没干啥,这会儿才知道是他们眼皮子浅。
尤其是秋收的时候,看着老大和老二两个人在地里干活,一个人顶他们俩。
两个人才羞愧的抬不起头。
以前他们不知道家里日子过得苦,以前不知道大哥,二哥到底为家里付出了多少,现在他们才终于明白。
他们享受的那一些全都是大哥,二哥创造出来的。
而他们不光是忘恩负义,不知感恩,而且还把人家的劳动成果不当回事儿。
秋收过后,乔婉又逼着他们十亩地里全都种上了白菜和萝卜。
趁这个机会到了冬天还能收一波菜,总不能天天光吃米粥。
到了冬天,这年头可没有啥卖菜的白菜,萝卜就是这里的主要冬菜。
不光如此乔婉还让男人们空闲下的时候,在家里挖了两个地窖。
用来储存白菜,萝卜,当然这也储存不了多久。
等到白菜萝卜丰收的时候,又带着媳妇儿们专门腌了萝卜干,还有酸萝卜和咸萝卜。
白菜则是腌成了酸菜。
一部分储存一部分腌成了这些腌菜。
孩子们和男人们也没空闲着,上山打柴火,给冬天储存燃料。
虽然手头没啥银子,鸡蛋换的那零零散散的几文钱也就够家里添置个调味料。
这年头调味料比较匮乏,油是不存在的,菜籽油都很少。
酱油和醋也没有,最多就是盐巴和糖。
乔婉琢磨着明年开春儿地空出来一亩地专门来种大豆。
这大豆不管是榨油还是做豆腐,做豆浆,补身体都不错。
当然还可以在靠山的荒山上开一块地,种花生什么的。
今年也可以试着把土豆和红薯安排上,不过现在肯定没这个指望。
一家子忙忙碌碌,在下了两场大雪之后,彻底猫在屋里不出门。
老三听自己媳妇儿说,娘带着孩子们读书,还教会了几个嫂子认字不以为意。
这会儿回真正猫冬之后才知道他娘居然是有大智慧的人。
娘虽然读书读的磕磕绊绊,但是那些意思都能解释的清清楚楚。
而且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孩子们都明白。
才几个月的功夫,孩子们都会背《三字经》。
第一次老三觉得他娘这么聪明的人,怎么会生了自己这么蠢笨的儿子?
趁着猫冬的时候,老三重新拿起书本儿。
他娘一个大字儿不识一个的女人,也就是看着自己苦读这些年居然啥都会。
自己当儿子还不如娘了解的透彻,这能行吗?
他还多少要点儿脸。
这一个冬天大家猫在屋里,老大,老二两口子的屋里也暖融融的。第一次他们觉得日子过得居然这么有奔头。
尤其是到了腊月。
两头猪不知道咋养的,居然膘肥体壮,比别人家的猪大了起码有一大圈儿。
两头猪杀了。
留了半头猪给家里改善生活,剩下的一头半都换了银子。
这一头半的猪,足足换了有一两银子。
要知道普通人家一年也就是二两银子的开销。
也就是说他们半年就挣到了半年的开销。
不光是兄弟几个,感觉日子忽然越过越有滋味儿。
连几个妯娌也觉得,大不了明年多养两头猪,这银子开销全部都有。
寒冬都挡不住他们养猪的热情,这回抓了五头小猪回来。
一两银子肯定不够,还跟人家赊了点账。
到夏天就能还上账。
这个年大家过了个最肥厚的年。
别的没有,可是他们家有半扇猪。
从猪头肉到扣肉,到红烧肉到红烧排骨,溜肉片儿,炒回锅肉,木须肉,过油肉。
一家子过足了嘴瘾。
过完年这一家子都胖了一圈儿。
孩子们都比去年长高。
可惜的是家里没钱买布。
到是过年的时候,乔婉给孩子们一人都包了一个红包,虽然里面只有三分钱。
可是到底比没有强。
老四早就收敛很多,不光不出去赌博,冬天猫冬的时候,一个人琢磨着拿院子里的那些木头。
居然做出来了凳子和桌子。
乔婉倒是觉得老子在这方面还有点儿天赋。
特意让哥儿几个上山,又罚了一回木头回来,让老四在自己的指点之下做出来几样家具。
能挂衣服的大衣柜总比现在一样样,叠放在衣服的柜子墙得多。
还试着让老四做出来沙发。
虽然没有海绵垫子,上面只能用旧的棉絮垫上去,可是这玩意儿已经足够让人惊艳。
没想到老四反而在这一方面一发不可收拾。
古人的智慧是很厉害的。
等到开春儿,老四不光做出来的木犁,还帮着村里做了个水车。
给村里解决了浇地的问题。
一时之间,乔家在村子里名声大震。
其实他家乔老四以前那个吃喝嫖赌不干好事的混蛋,居然成了一个厉害的木匠。
还会为村里做出贡献。
乔家开春儿之后又继续忙碌起来。
乔婉的黄豆和花生都种上了,而且土豆和番薯也在山上的荒地种了下去。
更重要的是乔婉家的肥料推广给了全村人,村里人都知道他家去年亩产两百多斤。
听说都是这肥料的功劳。
肥料卖的不贵,基本上一斤一文钱。
乔婉也说了,他们怄的这肥肥足,所以必须稀释以后到地里。
而且浇一次肥大概能管两年用。
家家户户心疼,但是还是咬着牙施了肥。
又看到他家猪养的壮实,其他人家一头猪最多卖几百文,可是他家的猪可是卖了一两多银子。
又跟着他家一块儿挖了蚯蚓池子养蚯蚓。
光是乔婉一家的肥料,今年就卖了有三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