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多宝山秘境(1 / 2)
鸟声啾啾,婉转不停。
进了山,众修士下马改为步行。
一连翻过两个山头,周遭景色几无变化,只是树木更为繁盛粗壮了些,虫声蛙鸣不止。
“快要到了。”长剑山司马良胤看了看手中的罗盘,面色严肃道。
众人闻言,精神一振。
赶了近月的路,今日终于可以得见这多宝山秘境,究竟是何样子。
……
……
再绕过两座山头,渡过一条湍急的河流,众人来到一座狭长的山谷前。前方两侧各是一座长满杂树藤蔓的山峰,将山谷夹在中间。虽是初夏,此地的气温却低得很,可以看到谷中弥漫着白雾,远处的景物模模糊糊,看得不清楚。
山谷入口处,却已立着一些人,隐隐分成几群。
一拨人身穿月牙白色短袍,腰间系着棕色革带,手持样式奇特的的弧度极大的弯刀。领头之人约四十多岁,身材不高不矮,相貌普通,几道横贯面容的疤痕颇为引人瞩目。见了青苔山、素真谷、长剑山三宗修士后,点了点头,道:
“道友们在茶树镇歇息可好?时间紧迫,招待不周之处,还请见谅。”
趁着三宗领头修士纷纷拱手回礼之时,李远暗中打量。对方便是洪国东道主,正明宗修士了。
共十一人,集气境九层楼一人,八层二人。其他人从三层到六层不等。均为男子。
听闻正明宗修士功法凶猛诡异难防,却不知究竟有何奇异之处。莫非和那柄样式奇特的长刀有关?
……
站在距正明宗修士不远处,却是打扮、气息各异的一群古怪修士。
有手持折扇的儒生;有身披铠甲,背着两柄短矛,腰间还挂着短刀的兵将模样男子;有一身脏兮兮灰袍,面容苍老,手持一根盘曲弯扭拐杖的乞丐;也有身穿五色长裙,头上步摇珠光宝气,手持一柄花枝,仿若凡俗贵族小姐打扮的女子……
看来这便是苍澜八宗中的四方山庄。坐落于北越国边陲临近苍澜森林处,其中修士多半是从五湖四海聚集而来的散修,故而服饰、功法各异。这群家伙似乎没有领队者,其中气息最强的,乃一名身穿金色袈裟的和尚,单手立掌闭目养神,另一只手拄着丈长九环禅杖,其气息已是集气境九层巅峰,在场修士中,似是最高。
……
与正明宗、四方山庄隔着一段距离,站着另一群人。其人数甚多,足有整三十人,均身穿黑、黄相间的印花圆领锦袍,腰别狭刀。男子面容方正英俊,女子活泼秀美,颇为引人瞩目。
神识当中,这群人气血极为旺盛,竟是有几分凡俗武者的样子。
难道说……
李远心中隐隐有了猜测,悄悄地向侧前方挪了一步,将叶婉半遮在身后。
令李远略放心的是,这些人似是对其他宗门的修士不以为意,面对刚刚赶到的长剑山,素真谷,青苔山三宗修士,连招呼也没打,只是简单瞥了一眼,便收回目光,互相聊了起来。
叶婉轻轻拉了拉李远的衣角,问道:
“李兄,他们是……”
“大魏回龙观的人。”回答叶婉的,却是郑师兄。
听了这话,叶婉脸色变得煞白,更往李远身后缩了缩。
叶婉是被家族身世所累,才远离大魏,加入青苔山的。若是被大魏回龙观的人知晓,天知道对方会做什么。
郑师兄见了叶婉的模样,却也猜出了几分,笑道:
“不必紧张。叶姑娘既然加入了我青苔山,便是我青苔山域下修士。回龙观虽然势强,目中无人,却不至于对我苍澜八宗贸然出手。”
“不错”,不远处的素真谷乔玉巧点头附道,“我苍澜八宗虽然互相有些嫌隙,但同为隐世宗门,面对回龙观却也勉强算作团结一心了。”
郑师兄眉头皱起,语气中有些疑惑:
“这次回龙观竟然也来了。有些奇怪……此行恐怕不太顺利啊。”
李远一边听着,一边暗中打量。
对方领头者看样子是一名面容方正,眼若铜铃,留着整齐短须的男子。平眉朗目,不威自怒。观其气息,乃集气境九层。
另有三名集气境八层的男子,一名集气境七层的女子。
其他人也多半是集气境五层、六层的模样。
李远心中微慎。
若按队伍修为实力来看,回龙观一支便足够顶的上长剑山、素真谷、青苔山三支了。
此地距离大魏甚远,回龙观远道派来的,当不是宗内精锐。
如此推算……恐怕大魏回龙观一宗的实力,便顶的上苍澜八宗了……
不过细细想来,却也有些道理。虽然自己未曾去过大魏,但从叶婉口中听闻,其领土广阔,治下近百万人口。再加上回龙观一家独大,域内修士纷纷投靠,发展至此并不奇怪。
与其相对,周围的各个藩属国,如胡、北越、南齐、鲁、西唐、后梁……再加上边陲的一些氏族部落,人口加起来似也不过百万。再加上修行资源短缺,常年战乱,能凑出苍澜八宗已是很不错了。
……
日头西斜。
正明宗的领队修士抬头看了看天,随后环视一周,道:
“玉偃城的人,还没到。”
四方山庄的背着两柄短矛的兵将模样的修士朗声道:
“玉偃城的道友,迟到却是常事。如今天色渐晚,我们不若先入谷去,各位觉得如何?”
“没错”,四方山庄的儒生啪地打开折扇,边摇边道,“百兽门那群蛮子,昨日就偷摸入谷了。如今不知道多少奇草珍宝落到他们手里。你们若还要等,在下可不会再奉陪!”
长剑山、素真谷、青苔山领队之人互相传递一番眼色,司马良胤上前一步,道:
“既然如此,趁着天色还亮,我们也早些进去吧。”随后面向大魏回龙观的修士们,道:
“回龙观的道友,可是要和我们一齐入谷?这多宝山秘境,其中危险诸多,大家一齐走,也算有个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