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这便是秦人(1 / 2)
匈奴朝西北而去,带走百万石粮食和三万百姓,行程并不快,几日来更是大雪纷飞,地上的积雪已经七八寸深,敌人就走得就更加缓慢。如果没有下雪,率军队追击的话,多则十日,少则五日,就能追到。如今大雪堆积,行动不便,恐需要二十日左右才能追击到敌人。
不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司马错还是决定追击匈奴人,百万石粮食无论如何都不能让这批匈奴带回去,不然,是祸非福。
休整两日十万骑兵又马不停蹄的朝西北方向追去,因大雪的原因,一日过去,根本就走不了多少路程。
在这寒风凛冽,大雪纷飞的冬季行军,将士们的面部早已经冻得通红,全身僵硬,如同一人形木头一样骑在马背上。
司马错见到这情景,暗道:“不好”,一直这样下去,十万将士定会被活活冻死在拿背上,对着传令兵道:“传令三军,全部下马迁着战马行走半个时辰,才准骑马前行。”
过了几秒,传令兵才反应过来,身体已经出现了僵硬的感觉。
“诺——”轻微应道,在马上活动了几下,费了好大的劲才挥动那不听使唤的右手,右手里的马鞭无力的打在马臀之上,由于马臀上有很厚的积雪,一点声音也听不到。
传令兵挥动好几下马鞭,才有一道清脆的声音传出,在这寂静得只有马匹踏雪的咕嚓声中,显得有些另类。
机械般前行的战马也是条件反应般的冲了出去。
“上将军有令,三军下马步行半个时辰。”
开始是传令兵的声音,后面三军将士好像压抑太久,找到了发泄的方式,也叫唤了起来。
“上将军有令,三军下马步行半个时辰。”
“上将军有令,三军下马步行半个时辰。”
“上将军有令,三军下马步行半个时辰。”
这句话响彻全军,响彻这片无边无际,一眼望去全是白茫茫的草原。
咸阳城!咸阳宫!书房!
“启禀王上:经过二十几日制造司打造出的三万机关犁已经全部交由兵部负责运输。”工部尚书鲁班兴奋的说道。
自从将机关犁的各个部件分开制造之后,生产机关犁的速度可以说是千辆啊,这是他不敢想象的。也让他提心吊胆的心可以放回肚子里了,嬴政让他三个月打造十万到十五万机关犁,这一月来可是让他觉都睡不安心。
二十几日才打造出三万辆机关犁,那是因为许多工匠才刚刚接手,还不熟练的缘故,熟练之后,自然会愈来愈快,三个月十万辆机关犁是没有问题的。
嬴政也是很满意,机关犁可以说是关乎大秦明年粮食的产量,只要秦国耕种之前能有十万辆机关犁送到百姓手中,嬴政毫不夸张的说明年秦国只要没有天灾人祸,粮食产量绝对是今年的十倍不止。
十倍啊,想想都让人激动,一直以来百姓耕种的粮食除了交税的也只能保证一家人不饿死罢了,每顿都不能多吃,不然粮食不够接到明年的粮食成熟。提高五倍就能让百姓每顿都能吃饱,要是产量提高十倍,百姓还能将剩余的粮食卖了换钱。
对于国家而言:秦国和各国是十税一制,就是百姓种了十石粮食上交一石给朝廷。以前每年百姓交上来的粮食秦国也只能支持三十万大军半年的战争开销。要是提高十倍,那就是五年军粮啊,自古以来打仗打的除了人员外,就是粮食,粮食充足,耗也能耗死对方。
嬴政对着鲁班一阵夸赞,后又对鲁班一旁的司马梗问道:“机关犁兵部可有先运往秦国较远的郡县?”
司马梗回道:“王上放心,工部制造司打造出来的机关犁,我兵部便负责接收,每三千辆一批,蒙侍郎负责征调民扶运往陇西郡,巴郡,蜀郡,以及关外的太原郡,川郡等比较远的郡县。”
“好好好……此事你们办得很好,孤甚是满意,自会为你两人记上一功。”嬴政高兴道。
“谢王上!”鲁班两人恭敬谢道。
咸阳通往巴蜀的道路崎岖无比,山高路陡,人行走时都要小心翼翼,一个不慎便会失足落涯,惨剧频发。
此时,一陡峭的半斜坡上,有一队有三千人组成的运输队伍,车驾一千辆的样子,每辆车驾上都装有机关犁的部件,需要运送到目的地再进行组装。
这支队伍由一位千夫长带队,一千郡卫兵和两千民扶组成,正是要运输机关犁的部件前往巴郡。
坡度陡峭,又天下大雪,道路结冰,根本就无法到达坡顶,他们能已经在这里尝试了十几次,仍然没有成功,拉驶车驾的马牛也是喘气不断。至于那些郡卫和民扶已经有很多不顾寒冷的躺在雪地里舒缓一身的疲倦。
“赶紧的,起来,这批东西要是不能按时运到巴郡你们知道后果的。”千夫长对着躺在雪地里的人说道。
“偏将军,您就行行好吧,让我等休息一会,实在是没有力气了。就算我等起来也没有力气推车啊。”一位民扶对着千人将诉苦道。
“唉!”听到民夫的话,千人将李明也是微微一叹气,如同泄了气的气球一样坐在车驾旁的雪地上。
秦国法度森严,这批机关犁的部件要是不能准时运到巴郡,他自己也同样是吃不了兜着走,还会祸及家人。他也明白,郡卫和民扶也是筋疲力竭,就算催促他们起来推车也是毫无意义,只能让他们休息一番,恢复力气。他现在只希望待会大家能一鼓作气的将这千辆车推上坡顶,不然后果难料啊。
本还在推车的人见自己长官都坐下了,也三三两两的坐在雪地上,此时对他们而言,疲倦大于雪地的冰冷。
“你们说这机关犁真的有那么神奇吗?一日可以耕地四五百亩?”
人多了,自然会有话痨。这不,有一个人就问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