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1 / 2)
“这是什么地方?”模型稍微引起了我的注意,我问道。解说员用带着明显睡意的声音开始说明,可能他是午睡途中被我们唤醒了吧。
“……是十三世纪初,雷蒙六世统治下的图卢兹。这座都市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古罗马时代,但是直到图卢兹伯爵雷蒙四世时,它才拥有了一国之都应有的万全威容。雷蒙德世,就是担任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最高指挥官的那位雷蒙四世。图卢兹的别名之所以叫作‘玫瑰红之都’,正如您所见,是因为老城区的建筑几乎都用红砖砌成,这也是从雷蒙四世的时代开始的。图卢兹近郊的采石场石材枯竭之后,建筑用材就多数采用加龙河的黏土烧成的红砖了。”
我打断了解说员那有气无力的说明,问道:
“这是战争的场景吗?”
对立体模型细致入微地观察过后,我不得不注意到那紧锁的城门、城墙上飘舞的无数面旗帜,还有那无处不在、全副武装的士兵,以及一些奇形怪状的机械。守城兵在胸墙、塔上操作的,大概是投石机吧。装载着人头大的圆形石块,正准备发射出去。另一边,攻城军正操纵着用车轮移动的巨大木桩向城墙靠近。牵动巨木的,是手持能遮挡全身的巨大盾牌的步兵,紧密排列,巨盾举得密不透风。解说员这样回答我的问题。
“对,这座立体模型描画的是战争场面。就像巴黎这座都市,也在一七八九年,巴士底袭击后有过几年的特殊年代一样,从一二一六年到一二一八年之间的三年,就是图卢兹这座都市的特殊年代。立体模型再现了那个时代的情景。另外,在《阿尔比十字军叙事诗》的第二部里面,也描绘了同一个时期的光景,讴歌了这个过于特殊、无法永续、转瞬即逝的,解放与自由的时代。那就是奥克语文学的代表作,《阿尔比十字军叙事诗》的第二部。”
根据解说员的说明,一二○九年夏,面对从蒙彼利埃开始侵入朗格多克地区的,阿尔比十字军那三十万大军的总攻,奥克国的首都图卢兹不得不选择了悲剧性的屈服。然而,以始于一二一六年的普罗旺斯反攻为背景,十字军武装占领下的图卢兹市民在路上筑起街垒,奋起反抗,终于将占领军驱逐出了城外,解放了图卢兹全市。佣兵队长出身,有“无敌的蒙福尔”之称的十字军总司令西蒙德·孟福尔闻讯后激怒,立即开始了第二次图卢兹攻城战。这座立体模型就是再现了这次攻城战。这时,在一旁听着的驱突然插嘴:
“这座立体模型,从图卢兹叛乱发生的一二一六年之后的三年间或者说是从以十字军从朗格多克撤退而宣告结束的阿尔比十字军战争的第一阶段,即到一二二四年为止的七年间,专门选择去重现了一二一八年六月二十五日的情景了吧?”
“嗬,您怎么知道的呢?”
听到驱的话,解说员露出感兴趣的表情。博物馆、美术馆的解说员这种人,对那种问得稍微有点深入的观光客基本上态度都会变好。解说员脸上犯困的样子消失了,反而显出了一副你不问我也要说的架势。
“操纵架在前门箭楼上的投石机瞄准的,是名妇女吧。”驱开始回答。他的指尖指向一名混迹在身穿铠甲的守城兵之间,操作着机械的人物,从头发、服饰来看的确像是女性。“然后,投石机瞄准的,是在图卢兹市前门的前方摆下阵型的,攻城军中央的人物。”
驱所指的,是十字军一侧阵型中央,一名身穿显眼铠甲,正在发号施令,看样子像是总司令的人偶。驱接着说了下去:“……一二一八年六月二十五日,图卢兹攻城战正酣,佣兵队长西蒙·德·孟福尔被城前门箭楼投石机所发射的一枚石弹击中。射出这一弹的人,据说是图卢兹的一名女性市民。当然,也有另一种说法,说孟福尔是被守城兵掷下的大石压碎甲胄而死的。”
“对,就是如此。孟福尔战死的消息传开之后,从地中海到大西洋,朗格多克全境欢声雷动。他们总算击毙了侵略军的总司令,不止如此,朗格多克的民众早就对残虐的孟福尔恨到了骨子里。据说,在某场战斗后,孟福尔将百名俘虏的双眼全数抉出,仅仅为了带路留下一人,就连这个人,也被他抉出了一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