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重归(1 / 2)
一场急雨的夜里,被大雨淋透岳千烛终于在城外找到了一个可以暂时落脚的凉亭。此时的她身上宽大的道袍已经湿漉漉,脸上还有些泥土的痕迹,很是狼狈。
城外凉亭里此时还有几个渔夫一同避雨,看见远处跑来一个瘦弱的小道士,纷纷让开一侧的路,让小道士进来。
“这秋雨凉,快来火堆旁烤烤火。”岳千烛刚进凉亭就被一个渔夫大伯叫过来。
“谢谢。”岳千烛的声音有些寒冷的发抖,便也没有推让而是坐在了火堆一旁角落烤着火。
一位中年的妇女走过来,拿着一块薄毯盖在了岳千烛身上:“这天凉,你的衣服都湿透了,先盖上暖和一下。”
许是有了被子的温暖,岳千烛又是礼貌的说了一声:“谢谢。”
这时,岳千烛才抬头仔细的看着凉亭里的人,三个中年男人和一个女人,看他们着装和地上摆放的工具,猜测应该是准备到湖里打鱼收网的渔夫,只是碰到大雨就被困到了原地。
“这天真是说不准,早知道有雨咱们就不用这么早出来了。”一个留着八字胡子的渔夫嘴里都是埋怨。
妇人接过话安慰他说::“就一阵急雨,躲躲就过去了。”
渔夫大伯:“对对对,雨停咱们就去拉网,干完这一次,咱们就可以舒舒服服的回城里等着卖钱拿银子,好好休息一阵子。”
“没错,正好赶上封城,咱们就能好好歇上个几天。城里的醉花酿也到了酒香四溢的时候,咱们买上两坛,痛痛快快的喝上一场。哈哈哈!”一个带着灰色头巾的大叔兴致满满的说,仿佛这醉花酿已经入了口,暖了胃。
岳千烛拉紧身上的毯子,双眼眨着看着火堆,听他们说着闲话,聊着家常。
“小道士,你打哪来啊?”渔夫大伯问着角落,躲在毯子小的小道士。
岳千烛咳了咳嗓子,放低声音回答:“凤山仪元观。”
“呦,这仪元观可是个好地方,听说那里的道士个个都是道骨仙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厉害的不得了。”八角胡子渔夫兴奋道:“尤其是那的道长一线大师,更是有起死回生的手法,救活很多将死之人!”
众人听后当一乐,哈哈大笑,这世上哪有能够起死回生之人,真是过于夸张!
妇人坐在岳千烛旁边笑着说:“可是仪元观在淮州地界,与咱们凰城也有数十里的距离,你是怎么过来的?”
岳千烛从仪元观出来的时候,就知道一路上总会有人问自己这个问题,所以将自己打好的腹稿就说了出来:“奉了家师之命,去给岩西寺的幻参方丈送信。哪知在路上碰到了劫匪,将我的包裹行囊和信件都抢了去,故而狼狈至此。”
遇上劫匪是真,不过去岩西寺却是假。
岳千烛原打算是带着行囊和通关文牒一路向北入上京,可是路上突遭劫匪抢劫,所以不得不路过黔地凰城。
只不过岳千烛选择现在的这般说词,可以有效的回答众人的好意询问,而又不会让人产生联想。更何况凰城附近的岩西寺虽然有些老旧,但也是算个小有名气的寺庙,自当不会让人起疑。
提到了岩西寺,渔夫们又开始找到新的话头,滔滔不绝的彼此说着关于岩西寺的故事。不过大多都是围绕着岩西寺方丈来说,都说这位方丈虽然是一寺住持却是吊儿郎当的模样,实在称不上德行兼备。好在幻参方丈一心为善、普度众人,而且寺庙灵验的很,所以深受百姓喜爱,岩西寺也就成了小有名气的寺庙。
岳千烛双膝并拢屈在身前,紧紧贴在角落的柱子,尽量的占用一小块空间。
热酒、火堆、谈笑声。不会等了半刻,这场急雨终于停了下来,不过渔夫们并不打算立刻就走,他们还要看看夜色,确定一会没有了大雨,才能出发。
一场急雨不至于让湖水翻腾,岳千烛正呆呆的看着对面的湖水,就听到不远处传来马蹄踢踏的声音。
岳千烛寻着声音看去,突然惊愕失色,对面有两个骑马的人,夜色之中看不清什么面貌,可是岳千烛却将其中一人的身形看的真切,这让她本就苍白的笑脸又白了几分。
她迅速低头埋在在自己的双膝之间,甚至希望额前零落的头发能挡住自己的脸。
“陈领军,这里!这里!”八胡子渔夫看清楚来人后,热情的挥手招呼着。
这一声,让岳千烛的头埋得更深了。
陈致听到声音,驾着马走过去,来到凉亭前翻身下马:“这是夜捕去?”
八胡子渔夫:“是啊是啊,把白天的网捞上来。”
陈致的视线越过他们,看到角落里藏着一个人,毯子只盖在了这人的身上,垂在地上的道袍证实了他的身份。
“哪来的小道士?”陈致问。
妇人走过来笑着说:“过来躲雨的孩子,路上遇上了盗贼,浑身又湿透了,看着怪可怜的,便让他休息一下,估计是睡着了。”
说着,妇人就要叫醒他。
“睡着了便不要叫了。”声音是从陈致身后传出来的。
岳千烛心里一怔,他的声音没有变,只是比原来多了几分低沉。
陈致身后的人也是驱马前行,终于借着火光,众人可是看清他的脸。
渔夫们见到后纷纷下跪:“草民拜见沐王爷。”
夏沐濋只是扫了一眼蜷缩在角落的人,丝毫没有要下马的意思。
“这是城外,不用多礼。”他说。
渔夫们起身,才仔细夏沐濋的模样,没错,就是他们黔地的王,凰城的主人。
陈致说道:“我和王爷只是过来郊外巡城,你们不用多礼,一会去捞网捕鱼就可。”
众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