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大争之世 (二十五)(2 / 2)
回应质疑简单,想要平复赵祯心中疙瘩谈何容易?
……
赵祯御景灵宫天兴殿,谒赵恒御容,借此敲打刘纬。
一朝天子一朝臣,不能什么事都藏着掖着。
刘纬轻吟赵恒评点汉武帝语:“昔汉武事边,逞一时之志,不顾中国疲敝,诚不足慕。然迄孝宣世,天下无事,四夷请吏,亦其余威之所及也。”
简而言之:汉武帝穷兵黩武,但不遗子孙忧。
赵祯摇头:“先帝誓约在上,朕无意兴兵北地。”
刘纬却说:“南北必有一战,守誓之心不可移,复土之心亦不能缺,请陛下毋乏武备。”
赵祯愕然:“还道刘卿一心和契丹。”
“非一心,而是不能。”刘纬轻叹,“自安史之乱算起,迄今已近三百年,中国何在?份属南北!”
赵祯道:“石敬瑭之过!”
刘纬再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石敬瑭修《唐书》或为自白。彼幽州者,九围之一,地方千里而遥,其民刚强,厥田沃壤。远则慕田光、荆卿之义,近则染禄山、思明之风。二百余年,自相崇树,虽朝廷有时命帅,而土人多务逐君。习苦忘非,尾大不掉,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赵祯不以为然:“契丹后来居上。”
“唐宪宗时,张弘靖传拜卢龙节度使、出镇幽州,因幽州人民称安禄山、史思明为二圣而发墓毁棺,致民间骚动,乃至兵变。”刘纬发出第三叹,“胡习汉礼,汉依胡俗,谁是汉?谁又是胡?契丹自称炎帝之后、自称中国,是汉?是胡?”
赵恒默然。
刘纬问:“幽蓟一带,三百年来两不靠,汉胡杂处,非汉非胡,不正是契丹一族写照?契丹一国两制,以汉制专治幽蓟等州。若是中国一统,陛下可有勇气以契丹之制治契丹人民?”
赵祯无言以对。
刘纬又道:“幽蓟人民不是没有给过我大宋机会,但太宗行事过于极端。
统万城乃千古雄城,说毁就毁。
太原城也难逃厄运,不迁即死。
幽蓟人民的选择不难理解。
玉田韩氏、上谷耿氏扎根幽蓟千年,能在契丹治下安居乐业,轮到太宗北伐,就得颠沛流离?这是哪门子道理?
谁是虏?
谁是王师?
在幽蓟人民眼里,太宗只是在打草谷!”
赵祯碰了一鼻子灰,略显急促道:“刘卿深知其中积弊,想必已有化解之法。”
刘纬道:“若是契丹少主图谋关南之心不死,臣有两策。
效仿武帝灭诸胡,倾国击之,师出三十余年,天下户口减半!”
赵祯旗帜鲜明:“契丹强于匈奴,此策不可取,民难堪其重。”
刘纬又道:“胡运百年穷,匈奴、鲜卑、突厥盛极一时,莫不如是。
契丹国运今已百二十年,兴替绝灭者,必在屡讨不靖之中,阻卜、女真、高丽皆有可能。
塞外异族不足为虑。
灭之有兴替、诛之无民填,才是我中国心腹大患。
不断加深南北联系,今日以南北互称,二十年之后以地域互称。
四十年之后,我中国有户两千万,可合南北之力绝塞外诸胡。
关键在决心,陛下要让南北人民看见寸土必争的决心。
凡我中国,无可弃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