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求和(上)(2 / 2)
城墙被忠义军炮车每日轰击,随时都有可能塌下。当今日城外忠义军忽然鼓噪不已,又摆满几百探马赤军首级之后,严实已经计无所出,只能召集自己帐下的一众部将幕僚商议。
幕僚孙庆先开了口:“东翁,孛里海将军失期多日,恐怕是不会来了。”
一人将领嘀咕着:“这蒙古人就是不把咱们这些汉人当自己人看,哪里顾得上咱们的死活。”
孙庆抱怨道:“我当初就说弃东平而走,你们几个说不打一仗就退太丢人,现在是不丢人了,你们又怎么说?”
那将领怒道:“谁会知道孛里海会失期?”
“现在不是说这些话的时候!”严实怒喝,转头又道,“你们几个说说怎么办?”
孙庆立刻说道:“东翁,还是议和吧。宋人已经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再突围的话,不知要死多少人。”
方才那个军将低下头,不敢看严实的眼睛,低声道:“只能议和了,守也守不住,再过一段时日,忠义军不杀进来,咱们也要断粮了。”
“你们说的议和就是丢下兵器,出城投降?把咱们的性命交给红袄贼?”一名将领摇着头,“我可不干,红袄贼和我们打了这么多年,咱们那个人手上没染过红袄贼的血,投降了还要被红袄贼羞辱,大不了拼上一拼。”
一些将领也附和他的意见,投降的结果就是性命堪忧,在场之人,谁愿去相信忠义军会宽宏大量,不记旧仇?与其将自己的性命交到别人手中任人宰割,与其如此还不如鱼死网破。
方才提议议和的将领忙道:“这些可以和忠义军谈,大名府的苏椿、冠氏县的李泉、开德府的梁仲投降后哪个被忠义军寻仇了?”
孙庆也想了想,道:“忠义军想的是北伐,不会对付我们,只要我们帮着他们对付蒙古人,他们还能不愿意?我们几千兵马毕竟也是精锐,绝不可能强求我们丢下手中的武器。”
另一名将领也跟着叫道,“蒙古人不管我们死活,我们也没必要给他们卖命。投靠忠义军也没什么不好,如果忠义军不能相容,我们再找机会逃走便是,总比眼下坐守在这里好。”
严实心下一片苦闷,有口难言,他已经算得上“三姓家奴”,先是做过金国的长清县令,后来宋军打败了金军,他又投降宋军,当上宋国的济南府的守将。蒙军来犯的时候他不敌,求援宋国朝廷,结果没有等来援兵,于是他又投了蒙古。好在蒙古木华黎赏识他的才干,拜他为高官,让他全权管理河朔,他这才有了归属感。
严实本打算为蒙古效力终老。可木华黎一死,他在蒙古也失去了靠山,木华黎之子孛鲁也不是太重用他,如今如此危急也不见蒙军来救援,自然也是寒了心。
他看着堂中的各个心腹将领、幕僚,闭上眼睛叹道:“你们谁愿意去城外联络忠义军,跟他们说我们愿意议和?”
话音未落,外面有人禀报,说城外有忠义军使者进城求见。严实即刻下令,将人带进城,在帅府接见。
帅府大堂之上,来人羽扇纶巾满面春风,上前拱手道:“敝姓王,忠义军主管机宜文字王思退,字青云。头垂白发我思退,脚蹋青云君欲忙,琅琊王氏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