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百里朝贡似黑沙(1 / 2)
第242章 百里朝贡似黑沙
战争的胜负,光凭借一腔热血是不够的,在国力的巨大差距下,就算是抛头颅洒热血,也只是无谓的挣扎。
秦国的疆域还是太小了,又都是贫瘠之地,没有足够的战略纵深,更没有足够的人口,来弥补前线的损耗。
几场战争下来,活下来的青壮年,只有十中三四,就连五六十岁的老人和十一二三岁的孩童,也都扛起了兵器,入伍参军,共御外敌。
秦襄公在宫内,每日的战况如雪片飞来,一连串伤亡数字触目惊心,让他的心都在滴血,却又无可奈何。
随着战况的加剧,国内的分歧也越来越大,逐渐有氏族偏向了求合,本来迁都的建议,重新被提上日程。
“秦公,前线犬戎使者来报,只要我国愿意归顺,每岁朝贡,犬戎可撤兵归去,保我秦地无忧。”今日的朝会前,有大夫提出建议。
“归他鸟个顺!秦人与西戎世代为敌,有血海深仇,让我归顺那群蛮子,还不如杀了我干脆!”
很快,就有主战派提出异议,全然是血战到底的架势;中间派也来插了一脚,提出可向东方迁都,朝周王室求援;又很快被求和派驳斥,说是周朝不仁不义,定不会出兵相救。
三方势力搅成一团,有水火之势,吵得热火朝天,像是一锅沸水,可秦襄公始终身居高位,静静看向朝中局势,分辨利弊,不发一言。
战事打到这等地步,再鏖战下去,只是取死之道。
秦襄公是知晓这点的,只是顾忌国内的反对意见,始终不敢贸然求和。
可随着战况越发不利,求和的声音也越发响亮,压倒了主战派和中间派,成为了主流的声音。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秦襄王已经意动,求和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只需要等待一个契机,就能大功告成。
很快,这个契机就被奉上。
犬戎修书一封递到了宫内,这书上说,只要秦国求和,每岁供奉,愿以狼阴山为界,不再开战,并将世父归还,以表两国和睦。
这份筹码不能算不重!
狼阴山虽然从前归为秦地,可在连年战事内,大半都被犬戎夺去,只剩区区二三里,几座山头,还名义上归于秦地所有。
只要舍去这二三里地,就能平息旷日已久的战事,还能迎回被捉已久的世父,无论于国于民,这绝对是件好事。
秦襄王有些意动了,却没有明确表态,只是在朝上道,
“此事还需多加考虑,请使者先在驿馆住下,不日便来答复。”
其实,他是知晓犬戎的心思,那狼阴山是通往周朝的要地,只要吞并此处,就能兵锋直指丰、镐二京。
不过,若是答应这份合约,狼阴山必丢,不光是周朝堪忧,秦邑也暴露敌人爪牙之下。
可若是不答应下来,秦国必亡,他没有选择,只能先且迁都,以土地换时间,积蓄兵马,缓图时机,只是……
秦襄王生出一抹狠意,一拳打在了柱子上,激起簌簌灰尘。
秦人和犬戎世代为敌,十代下来积累的血海深仇,已经无法估量,这份求和的条约,对于他来说,无异于奇耻大辱。
可他没有办法,一国之君,从不能意气用事,他的肩膀上,担负的是十万老秦人的身家性命,每一个命令下去,都能牵动无数人的命运。
他赌不起,也不敢赌!
这与血气无关,而是国君的责任!
为了秦人得以延续,就是他背上千世骂名又有何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