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叛贼之后(1 / 2)
刘襄想了一下,觉得甄逸应该不敢骂他。老婆孩子还在刘襄手里呢,不可能这么头铁。
这是口出大言,要与他辩难?
没有什么争论啊,甄逸也不像是来说服他的样子。
他说的不忠不义,应该另有所指。
刘襄沉吟一番,开口回答:“名为缰,利为锁,忠义为牢笼。如此,方能驾驭鹰犬,为吾爪牙,驱驰四方。”
甄逸捋捋胡须,不置可否,又郑重的说道:“将军仁德。”
刘襄思索一下,甄逸问的仁德,应该是在问刘襄的施政理念?
“生无乏用,死无传尸,此谓仁德。”
刘襄的意思是说:百姓活着的时候有吃有穿能好好生活,死了有埋葬的地方,有后人祭祀,不会弃尸荒野,这就是仁德。
他想了想,又继续说道:“百姓其实不在乎谁当皇帝,谁能让他们吃饱穿暖,他们就跟着谁。
在意皇权更迭的是士人,他们要为官从政,获取权利。权利大,传承久的,他们的家族就成了世家。
世家不是凭空出现的,他们需要政治权利。所以,他们要从龙。甄公要复兴家族,下定决心了吗?”
甄逸再次发问:“将军乃汉室宗亲,谱系明确?”
东汉末年,汉室宗亲真的很多,多到数不过来。刘襄不太明白,甄逸为什么在意这一点。
“汉室宗亲,多如牛毛,谁会在意?”
甄逸斟酌了一下言辞,回答道:“汉室血脉繁衍生息,各系枝属散入民间,落魄者两餐不济,栖身于寒窑茅屋之内。
但皇族血脉,毕竟不同,世人当高看一眼,便如龙之一物。
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龙乘时变化,得志便能纵横四海。”
既然甄逸这么在乎汉室宗亲的身份,刘襄只能跟他说点实话了。
“吾确为景帝阁下玄孙,也是临邑侯枝属,但不是中山靖王之后。
吾乃景帝之子常山宪王之后。
宪王生真定顷王,
顷王生真定烈王,
烈王生真定孝王,
孝王生真定安王,
安王生真定共王,
共王生临邑候,
先祖名讳为让。
在光武帝时,因参与叛乱被耿纯杀害。
其后,祖辈便假托中山靖王之后,迁往边地,在大汉北疆繁衍至今。吾倒是觉得没必要躲,光武之后,哪还有人在乎临邑侯残存血脉,这么多年也没见人抓捕。”
甄逸目瞪口呆,这一枝,有造反的传统啊,他们躲了两百多年,现在又反了!
怪不得,汉室宗亲这么多,有穷的、有富的、有掌权的、有掌兵的,造反的就这一根独苗。
他叹了口气,该了解的都已经了解了,该试探的也都试探过了。
能力、势力不用说,起兵半年,拉起几万兵马,打下四郡之地,掌控百万人口。
还打听到他胆气过人,性子强硬豪横,曾经只身入叛军军营,一日夜平定叛乱,几千郡国兵归心。又曾单人独据营门,上千兵马不敢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