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军史小说 > 窃取大清 > 第二十三章 秋闱(1840年)

第二十三章 秋闱(1840年)(1 / 2)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全星际都是我的粉  我在末世当大神  这个庶女有点甜  漫漫武仙路  九阳王者  暮雪森森落  无限之命运主机  古风随想  无敌医神都市纵横  死亡游戏 

贵州建省之前,无权开科乡试,考举人要远道去四川应试。建省后,也未设立乡试,贵州生员改为到湖广考试,后又改到云南考试。由于贵州生员赴邻省考试,山高路远,极为不便。到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在京城担任户科给事中的贵州思南人田秋就向朝廷上奏请在贵州设乡试科场。

这个时候的人,进一趟县城都是出远门了,更别说去省城赶考。

全省各地的学子浩浩荡荡地往省城赶,就为了这三年一次的乡试。

能不能鱼跃龙门,成为“举人老爷”就靠这奋力一搏了。

因为路途遥远,一些偏远些地区的农家子弟,赶一次考就要负债累累!

而路途上,还可能出很多意外。比如有些劫道的,就最喜欢对赶考的学子下手。毕竟这些学子身上肯定是带着银子的,没有银子,赶什么考!

吴韵林这次去省城赶考安全上是有保障的。梅济鼎约了他结伴同行,梅济鼎的行李不多,只有一个木箱子和一个包袱,不过是些书籍和笔墨纸砚以及一些换洗的衣服,吴韵林就不同了,书童阿呆连点心茶叶药物都带上了另外还有三个卫兵以及阿呆。

看到梅济鼎好奇的眼神,吴韵林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是家中爷爷,总担心我在路上吃不好喝不好,还怕遇见劫道的又备了些仁丹,以防水土不服。”

吴韵林笑了笑,转移了话题,和梅济鼎讨论起学问来。两人就骑在马上,一问一答地出题测试,时间倒是过得快。

一路上可以投宿的客栈都是人潮涌涌,吴韵林第一次知道原来本朝有那么多读书人!

“历年来积压的秀才们,只要还没死心的都要参加乡试,这一省之中,怕是有几千上万了,这么多人竞争这几十个举人名额,我都有些心虚了。”梅济鼎站在客栈门口,对吴韵林感叹。

吴韵林也被这老老少少的赶考秀才们吓到了,饶是他一向自信,此时也不由得在心里求了一遍满天神佛。

正尴尬着,阿呆回来了,说是订了三间上房,梅济鼎和吴韵林一人一间,他们几个人挤一挤。

其他的人听了,就诧异地说:“我们刚刚问已经没有房间了啊?还准备去附近村庄碰碰运气能不能借宿呢,怎么还有房间?”

阿呆笑了笑,说道:“我们加了钱,就有了。”

梅济鼎笑道:“如今赶考的人多,客栈涨价不说,就是民居也不是那么好投宿的。不少人都只能在土地庙这些地方投宿呢。”

吴韵林闻言,默默地祝那几个他们好运了

好不容易到了省城,同样要面对住宿的问题。倒不是说省城住不下这些考生,而是省城居,大不易啊!

客栈的费用,只有比府城更贵的!

当然,各府的考生也可以去找自己的同乡会馆住宿。但是同乡会馆条件比不上客栈不说,房间也有限,没有一点人脉关系的,还争不上呢!

吴韵林自然没有去同乡会馆和别人争。出门前祖父可是给了他不少银子。

铜仁府的考生都聚居在城北的一家客栈里,这家客栈的东家和掌柜都是铜仁府人,到处是熟悉的乡音,大家心里也踏实些。

到了八月,关于乡试的种种规定也出来了。比如具体入场时间、出场时间,这些都是要牢记的。

另外,乡试是自带食物的。

“难道不怕带食物的夹带作弊?”有考生就嘟囔:“我听说有些厉害的,就是米粒上都能写字!”

“在米粒上写字的,也得有个西洋镜才能看得清吧?西洋镜是不能带进考场的,你放心!”另外一个考生就说道。

西洋镜指的是放大镜。

梅济鼎说道:“这是为了防止有考生买通伙房的人作弊。让考生自带食物,检查是很严格的,你要是带了糕点,都会给你捏成粉末。”

梅济鼎已经参加两次考试,很懂行。

大家听了也都理解了。

反正规矩都是一视同仁的,又不是只针对自己一个!

至于说规矩不合理?

还没考上举人呢,哪敢对乡试规矩说什么?就算中举了,读书人等级分明,岂敢轻易说上官的不是?

又临急抱佛脚地紧张了几天,到了考试这日,吴韵林就带着烙得干干的面饼、水煮蛋、肉脯去考场了,考场上清水是有的,吃这些东西正好。

贵阳贡院建在了今天贵阳大十字广场这片区域。是贡院就成了贵州专门进行乡试的场所。

贵阳的这个贡院规模很大、南抵狮子桥,北达翠屏山即今太平路一带,东临中华中路,西沿贯城河。老贵阳城中心的这一大片地区之所以没有其他建筑,比如官署、寺观、书院、民房等,就是因为明、清时期都属贡院范围。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书单推荐: 始皇帝太仁慈,让我来打造暴秦! 大唐:李世民是我大舅哥 大秦:谋划造反的我,爹竟是始皇 寒门贵公子 苟在天牢一百年,出世无敌了 三国:我为陈留王刘协 大明的骄傲 崇祯:大明中兴之君 从汉末开始一统天下 从影视剧特种兵一开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