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学政(1 / 2)
齐河县。
大儒郑玄举着州郡的征辟公文,对堂下的众弟子说:“刘德然现在缺一个典学从事,主管青州的学政,你们谁愿前往任职?”
赵商、崔琰、公孙方、王基、国渊、郗虑等一众弟子,你看我我看你,谁都不愿抢先开口。
他们几乎都是世家子弟,虽还未入仕,可眼下就有一州学政可以担任,自然不愿按部就班,举孝廉从县丞、县令干起。
见众人谦让,郑玄笑道:“你们平日不是自负有治国之才么?怎么事到临头反而畏缩不前?既如此,为师就点名了。”
“季珪,上次从刘怜处回来,你便一直魂不守舍,可曾想通了他那句‘知行合一’?”
“弟子愚钝,似懂非懂。”崔琰躬身恭敬道。
“既如此,此次便由你去临淄,担任典学从事,顺道找那刘德然求一个答案。”
“弟子遵命。”
见崔琰得了这学政之职,旁边的其他人羡慕的不行。郑玄笑骂:“刚才问你们谁去,一个个扭扭捏捏不肯上前,如今却来羡慕人家?”
国渊等人面露惭愧之色,躬身道:“弟子惭愧!”
“你等书本上的学问已经大成,呆在这学宫之中,再无益处。为师修书一封给那刘德然,让他安排些职位给你们实践,也验证一下所学的道理。”
众人大喜,再一次躬身行礼。
换做别人,可能还会质疑一下郑玄的话。
你一个平头百姓,就算是天下名士,可又凭什么能指挥一州州牧?还拿人家州郡的职位随便安排,这也太不把自己当外人了。
可众人都知道郑玄与刘怜的关系。况且就算没有这层,以老师的段位,安排几个弟子也是不在话下。
郑玄身为汉代大儒,涉猎甚广,博古通今。其所创的“郑学”,流传千年,可谓儒家汉末之后几百年内的代表人物。
下一个像他这么牛的儒家代表,就得等到南宋朱熹发迹的时候了。
郑玄在齐河县开学宫教书育人,自然吸引了附近州郡的饱学之士前来,对此刘怜可是举双手双脚赞成。
他特地嘱咐叔父、平原郡守刘旗,让他好生照抚众人,学宫所用一应花销,都由州牧府报销。
因此在这短短一年之间,聚集在齐河县的士子们,已经有几百人之多,其中不乏从荆州、颍川之地赶来的世家子弟。
崔琰带着一干出师的师兄弟,来到临淄的州牧府。刘怜看过郑玄的书信,恨不得狠狠亲这个师伯两口。
他收好书信,满面笑容道:“诸位算起来也是怜的师兄,能来这里帮师弟一把,让怜不胜感激!”
说完,他还专门给他们行了一礼。
“除了季珪兄的典学从事,我这州牧府上还有典郡书佐、祭酒从事、中正、签判、推判官等一系列职位空缺,诸位师兄看上哪个,尽管去挑!”
国渊他们也没客气,尽管各部主事都已经有人,可二把手、三把手的位置还有大把,足够他们施展平日所学。
与此同时,济南国台县,已经大半年没见过太阳的张饶、管亥、管承三个倒霉蛋迎来了人生的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