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回 只言片语渺身去,万水千山寂影来(2 / 2)
他走到床边,掀开枕头,下面压着一个包裹,解开一看,里面包着六卷竹简和一本厚厚的手抄本,封页上用正楷写着“太公遗兵”四个大字。
齐继业信手一翻,里面密密麻麻的尽是绳头小字,字迹工整,更无改动的地方。他皱了皱眉,望着儿子:“是不是你回来,和人家说了什么?”
齐天嗫嚅道:“我上午过来,人家让我晚上来取译本,并没说别的。待孩儿派人去找。”
齐继业翻到后面,见字迹陡然潦草起来,显然情绪波动,执笔难书,强自抄完。他若有所悟,轻轻叹了口气,道:“罢了!你若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人家离开,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齐天只得顿住,黯然道:“叶姑娘的大恩大德,只能以后找机会再报了。姜太公用兵如神,这本‘太公遗兵’,爹爹您钻研一番,到了前线,想来大有用途。”
齐继业合上译本,长长叹息一声,道:“你爹我这身体,就学得太公的精髓,怕也用武不了几时。这家迟早要落到你身上,担起了代王府,那大唐的天下,便也有了你一份责任。”
齐继业将书放回包裹,系好道:“你祖父为大唐开疆辟土,大小数百战役,无一败绩,其用兵之道,就算比不上太公,想也相差不远。只是他老人家,不想自己后裔,被皇室猜忌,直到仙去,并没留下只字片言。可你机缘巧合,得到‘太公遗兵’,恰好碰上为父临危受命,不得不藉为凭仗。说来可能这就是天意吧!”
齐继业说完,将包裹交在儿子手上,转身而去。齐天只得收进怀里,跟着父亲回到餐厅。母亲和许昌仍在等候,没有动筷。
李凤霞也不问何事,道:“饭菜凉了,我让下人去热热。”齐继业止住道:“下午还要好多事要办,别耽搁了,将就着吃吧。”率先端过碗筷,匆匆扒了几口,径自去了。
许昌吐了吐吞头道:“这天下父亲娶儿媳,都比自己讨老婆还要心切么?”李凤霞笑骂道:“小鬼头,有饭还堵不住你嘴?要你老子在这,又得修理你了。”
许昌嘻嘻一笑。三人用完午膳。李凤霞交代道:“纳彩、问名,纳吉,为娘已经着人办好了。你和小许子带人到黄大人府上纳征去,知会黄大人,就说诸事皆妥,择时不如撞日,请期定在明日辰时。”
齐天辞别母亲,和许昌带着数十府丁,押了整整十八车聘礼,出得代王府,门口张灯结彩,围堵的左卫和左右领军卫早已撤离。
一行沿着朱雀大街,到得光福坊的光禄府前,宅第规模虽然不小,可是年久失修,看来极为破旧。
许昌摇头道:“黄大人好歹是堂堂的从二品的光禄大夫,咋一点也不懂享受?”里面一个声音哈哈一笑,却是下人禀报进去,黄清迎了出来,将齐天请进厅堂。
齐天左右张望,不见倾城。黄清道:“城儿挑选凤冠霞帔去了。候爷要有事,我差人去通告。”
齐天道:“没什么事,不会麻烦了。”当下将母亲的原话,转叙一遍。黄清也不诧异,婚期虽然急促,可代王府办事,人手众多,准备自然绰绰有余。
下人奉上香茗,黄清屏退下去。齐天看他意思,显然另有话说,也不急于离去。
黄清道:“驸马爷虽然饱读诗书,终是有别行军打仗,加上身子羸弱,这一路长途跋涉,更是让人担忧。如此重任,多半要小候爷辛苦来分担了。”
齐天正色道:“《论语》有云: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何况家父的事,齐天不敢言劳。”
黄清沉声道:“小候爷有这心,还得有这力才行,要不有心无力,也只能徒呼奈何了!”齐天迟疑道:“黄叔的意思是?”
黄清道:“行军打仗的事,黄叔我也一窍不通,要是彭帅在的话,定能给出许多中肯的建议,无奈鞭长莫及!”
黄清端起茶,呷了一口,道:“不知候爷游历江湖,可曾到过明州?”齐天摇了摇头。知他如此说来,自有深意,也就不问。
黄清道:“黄叔早年,曾听老王爷说到:大凡战役,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俱备,那是稳操胜券;若得其二,那也十拿九稳;最不济能得其一,也有五五之数。大军远奔明州,长途跋涉,敌方以逸待劳,此非天时之利。候爷对明州地形,一无所知,地利也就无从说起。至于人和,你父子虽然齐心,可这次出征的三军将士,大多乃十六卫的人,经城儿和殿下这两番干戈,怕也不和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