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分头逃(三)(2 / 2)
“你怎么没……”常明话未说完,郭香咬牙用力把长剑一抽,一脚踢在常明侧腰,把常明踢开。常明一口血沫,摔在地上,不甘心的想要抬手,但是脑袋一歪,躺在地上不动了。
没了常明,秦青娥自然也摔在地上,郭香连忙过去扶起秦青娥。但是这时候的秦青娥已经双眼上翻,舌头外伸。郭香急的满头大汗,小脑袋里飞转,在想怎么就秦青娥。
在少林寺的时候,她可是和智近学过医的。她想了半天,想不起来该怎么救。这一下想不起来,郭香心里更加着急,越想反而越乱,甚至自己都已经觉得有点恶心想吐。
已经脸色煞白的郭香,突然给了自己一巴掌,这巴掌气力不小,打的郭香嘴角流出一丝鲜血。但是这也让郭香自己冷静了下来,虽然还是没有想起,该怎么救秦青娥,但是她想起来,智近以前讲过的怎么救溺水者。
那时候的人对溺水者的施救分为春夏秋法和冬寒法。夏季气温高,落水者穿衣较少,营救起来就方便得多。冬季则相反,落水者除了口进凉水外,一般还穿着厚重,救起后衣湿寒冷,有的甚至会冻疆,如果方法不对头儿,救不活反而会被冻死。在春夏秋季,凡有落水者救起后,只要摸摸心口有温度,救活就有很大的把握性。而在寒冷的冬季,能救活的可能性就小得多。
现在是夏末时分,郭香也不管那么多,虽然秦青娥不是落水,但是也直接把秦青娥白裳一拉,露出胸口亵衣,一把扯掉在秦青娥一按。
虽然很微弱,但是郭香隐约还能感受到一丝微动。郭香眼睛一亮,连忙抱起秦青娥。这是想干嘛呢?郭香是想找头牛。
这救人要牛干嘛呢?这就不说当时救溺水者的方法很是奇特。
那时候人们会把溺水者拖到岸上后,不能立即让落水者头朝下控水,而是要将他的口撬开,找根筷子,横其嘴中,再到岸边找头牛,把溺水者横伏在牛背上,然后牵着牛慢慢地走,这样溺水者肚里的水就会从嘴里流出来,或随大小便排出而活。
问题是,这方法要牛,虽然当时是农耕社会,农民家中几乎是家家有牛,但是郭香他们不在村子里啊,哪里去找牛?
那么,如果是城中有人溺水怎么办?当时在少林智近讲的时候,郭香也问过。智近的答案是马。而且关于马,智近还有特别交待。
为什么说必须用牛而不是马或驴?这涉及速度和宽度的问题。智近专门交待要“牵引徐行”,这样不但可以防止溺水者从牛背上颠下,另外还能让溺水者在排水后慢慢苏醒。
用牛的最大理由是牛背要比马背或驴背宽一些,软一些,溺水者爬在上面要稳当得多。如果用马和驴,背狭窄,速度快,不好控制,容易发生二次事故。掌握了这个原则,如果是肥的老的温顺的马和驴,万不得已时也不是绝对不能用,当然初生的牛犊和性格刚烈的驴马,一般别用。
所以郭香现在其实不是想找牛,而是找马。郭香抱着秦青娥从常明两人进来的地方跑出,这下出来之后,眼前豁然开朗,郭香这才发现原来自己是在个宅子里。
郭香本就是心急,根本没有发现,这宅子就是白天他们进来的秦家宅子,她在里面乱跑一会,没有发现有马的地方,急的不行。
突然看见前面有间房子,亮着光,急忙往里跑。这一进门,郭香傻了。
这屋子啥也没有,就是墙边上有几个火盆,四周墙边都挂着黑布,地上还有一摊血迹。
这不就是她刚才跑出来的黑布屋子嘛!郭香汗如雨下,双手忍不住颤抖起来。因为她发现一个很恐怖的问题,那就是常明的尸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