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2 / 2)
这时,从大殿内侧走出来一人。此人走路带风,人高马大,一看就不是泛泛之辈。
众臣还没有从陈学轼去世,到陈学轼谋反,到陈学轼被刘平诬陷谋反这一整串事件中回过神来,可是眼前的这个人,让他们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这一天是不是震惊太多,出现了精神错觉。
因为眼前这人,竟然是已经去世的陈学轼!
陈学轼那两个刚才差点暴起杀了刘平的手下也没有反应过来,呆呆地站在原地,目视着他走到殿正中。
陈学轼看上去面色红润,步履平稳。别说他是濒死之人,就算说他身缠疾病,恐怕都没人相信。难道说,他根本就没有死,而是配合皇上演了一出好戏?
陈学轼端端正正地跪下磕头,中气十足,“臣,谢陛下平冤,定当尽心竭力,保卫大戎!生为大戎臣,死为大戎魂!”
任谁看,陈学轼都不像是一个有谋反之心的人。
“刘平想要诬陷陈将军,是以为朕和诸位大臣的眼睛都是瞎的吗?陈将军忠心耿耿,任何人想要陷他于不仁不义,先摸摸自己的良心!”显然皇上已经知道了所有的真相,不过是要刘平不打自招罢了。
时少桓先一步回皇宫的目的就在于此,他暗中禀奏了皇上,他自知皇上对他也不是完全信任,甚至心有怀疑,所以他希望皇上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明辨忠奸。
经过后来的拷问,刘平终于承认,自己已经觊觎将军之位许久,又觉得陈学轼此人神经大条容易陷害,所以才失了心智,做出如此污秽之事。而他被拘当晚,都尉府一众老小,纷纷自尽,整个府邸血光四起,一片哀鸣。
只可怜刘平积德不多,府上的家丁小厮听闻都尉被拘,亲人自尽,纷纷逃跑避难,每人顺走一些器具,锅碗瓢盆都不放过,最后只剩下都尉府一个空壳子,不过是砖瓦泥石。
连尸体都没有人去收,在各自的殿中腐烂,飘出恶臭,最终还是时少桓派了人去收敛,在郊外一处荒地埋葬了。
那夜夜笙歌的富宅,糜烂过后,还是没有逃过落败的命运。几乎一夜之间,都尉府的脂粉香风,化作阴曹地府而来的凉风,揪人脊背。连高墙之外的道路,那几天都无人敢走。只有聒噪的乌鸦和喜食腐肉的鹰鹫,才把此地视为富饶。
唯一让时少桓心生疑虑的一点,就是刘平本人的态度。从他在朝堂上战战兢兢、唯唯诺诺的样子看,不像是个敢下定决心豁出性命来做一个这么大的局来陷害陈学轼的人。简而言之,就是他不应该有这样的胆子陷害良臣、欺瞒君上。时少桓有些怀疑,刘平的背后是不是还有别的什么人,在诱导甚至胁迫他做这件事。只是当他这么怀疑的时候,刘平已经被处死,没有向他询问的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