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不亦乐乎(2 / 2)
徒手跑步,从一千丈开始,半月后增加到二千丈,一月末达到四千丈!再以后逐渐变成穿着盔甲和拿着军械跑。
每日八十个俯卧撑,分为八组。
刘靖跑在士卒的前面,一口气跑了五千丈,一次做了八十个俯卧撑!
身先士卒,无人抱怨!
桂阳郡多山,当地百姓爬山、负重很常见,这些士卒的耐力比想象中的要好!
士卒一日四升米,三餐,吩咐韩琦、马斯多派手下到周围的湖泊捕鱼,每三天加一次鱼汤!
士卒能吃饱饭就不错了!哪有鸡蛋、牛奶和肉?只在打胜仗或大节时才能杀猪宰羊,饱餐一顿;平时吃青菜和酱菜。
三天能吃上一顿鱼已经很奢侈了!
灾民现在一日还是一升米!
三、四万人的军械装配一万人,长短军械有多余的,但还是差一千多套盔甲;屯长及以上的军官都配备了铁盔、铁甲、长短兵器和弓箭;队率以下配备皮盔、皮甲和长短兵器。
韩琦派人到处搜集各种动物皮革,赶制皮盔、皮甲。
现在每天只能制造五十多套,二十天后,一万士卒的装备才能全部配齐!
为了保证战场指挥系统的完整!刘靖给每屯配备了正假屯长、正假队率,正假什长(伍长兼任),从盔甲和印绶能看出将士的级别,下级服从上级!这是后人的经验,一旦碰上势均力敌的酣战,谁能保证指挥系统的完整?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就是把党支部建在了连队!
“大人,能否再买四百匹马?”午后,黄忠和黄天霸急匆匆地来到郴县,一进帐就急切的请求。
“怎么马匹不够?”刘靖明知故问。
“大人明察,八百七十三名士卒骑五百匹马,士卒们只能换着骑,再说这五百匹马还有一百多匹没有配齐马鞍。”
“汉生,你是知道的!这五百匹马是奏报朝廷才批准,现在就是有钱也不能随便购买!”
“末将知道,但将士们看到别的军营军械整齐,操练热火朝天,急得很!而末将手下一半的士卒没有马骑,只能两班轮换,全天训练。”
“你们人可以轮换,那马匹受得了?”
这……两人低下头。
这还了得!刘靖连忙赶往野狼谷。
几天不见,碧绿平整的草场千疮百孔;草地上马群奔腾,喊杀连天,马匹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可怜这些马,折腾得够呛,这样下去,骑兵没练成,五百匹马就被他们折磨死了,心疼!
刘靖马上命令停止训练,面色严峻,严厉的训斥了一番。一个好骑手首先要爱惜自己的坐骑,和马成为朋友,融合一体,才能发挥战斗力。
嘱咐黄忠、黄天霸不要急,把士卒分成两半,一半地上练习射箭、攻杀;另一半练习骑马,每日骑马时间不得超过两个时辰。
回到郴县,马上命令韩琦打造马鞍。
--------
“拜见大人!”
这不是黄忠原来的手下、左臂受了刀伤的那个唐俊吗?现在是王国手下什长,又长高了一些,军服破旧,竟然穿着一双草鞋!
“唐俊(没有表字),左臂还疼不疼?”刘靖轻拍他的左臂,亲切地问道。
“多谢大人记挂,属下的伤都已好全。”唐俊的眼睛湿热。
“怎么穿着草鞋训练?”
“回禀大人,小的脚大,费鞋,皮靴破了!”
“士卒们只有一双皮靴?”刘靖问身边的王国和韩琦。
“回禀大人,一年只有一双。”韩琦有些尴尬。
“仓库内还有多少?”
“回禀大人,还有一千多双。”
“征募了多少鞋匠?”
“回禀大人,有三十多名。”
平叛结束后,大部分战时征募的工匠都回家了!
“一天能做出多少双?”
“回禀大人,每人能做出两双。”
一天六十双,一百六十六天才能给每名士卒做出一双军鞋!这样高强度的训练,用手缝制的皮靴能用上半月就会脱线或撕裂,士卒自己缝补,为了节约鞋,只能穿草鞋或赤脚训练。
越往南走,百姓越贫穷,穿鞋极少,加上湿热,当地百姓一年四季光脚,个别的穿着木鞋和草鞋。军士穿皮靴,官吏富人穿皮鞋,皇帝都穿皮鞋!
一群光着大脚丫子、赤着上身的士卒在奔跑,这就是刘靖这个身着锦缎、皮靴、穿银甲的讨贼校尉的精锐之师?
难道让他们光着身子、穿着铠甲去打仗?不知道秦始皇的一百万大军的军服、军鞋是如何解决的?史书上也没有介绍,是不是都打着赤脚?夏天、秋天还好说,那冬天怎么办?
惭愧!以前很少管这些事情。
韩琦赶紧命令部下把库存的一千多双皮靴运来,发给那些光脚的士卒。
这军营的士卒暂时有鞋穿了,别的军营?
这时代没有现代化的军用制鞋厂,完全靠女人和皮匠一针一线缝制而成,南方人大多不会做布鞋。
就是有钱一时半刻也买不齐,这是一个长期困扰的难题!
原来计划给士卒缝制两套训练服,做两双训练鞋,这时才觉得义气用事了!
命令辎重营士卒编制草鞋替代,不能让士卒光着脚丫,成何体统?但一双草鞋能穿几天?
跑步时就暂时光着脚吧!好在这时代地上还没有玻璃渣子和锈铁钉!
一万人的穿衣吃饭就让刘靖绞尽脑汁,费尽心血,要是几万,还不愁白头?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解放战争中,解放军的几百万双军鞋就是靠解放区老百姓一针一线缝出来的。
皮靴固然结实,但南方牛羊不多,光靠野兽皮革,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制作布鞋、硬地布鞋,农村人一针一线做出那种布鞋!
刘靖小时时候穿的布鞋是母亲一针一线做出来,还给母亲帮过忙,把破衣、破布洗净、晒干,用门板、毛刷、面糊,把布一层一层粘起来,晒干,从门板上撕下,剪成鞋样,用铁锥、粗线一针一针的穿过,这就叫纳鞋底!然后和鞋面缝合起来,一双圆口布鞋就成功了!
现代城市里,只有有钱人才穿得起这种手工做的布鞋!
刘靖吩咐小萍、林芝、桂芳、韩凤,组织下人把那些孤儿换下的破衣清洗干净,买了一匹黑布、一匹白布,大批粗线,准备好铁锥、剪刀、针等。
梅芬和梅竹也过来帮忙,她们的针线活连林芝都夸奖。
小萍她们在刘靖的示教下,用黏稠的米汤把洗净晒干的破布一层一层粘在门板上(半公分厚),整整粘了十块门板,晒了三天,把“布”撕下,比照每人脚的大小,剪成脚样,用粗线把两层鞋样一针一针缝合起来,大家兴趣盎然,半天不到十双鞋底就纳好了,然后教她们剪裁鞋面、周围裹上一圈白布,和鞋底缝合起来,一直忙到黄昏,十双硬地布鞋终于做出来的,刘靖仔细检查一番,做工还有待改进,用木楔在里面前后撑一下!
“你们穿上试试?”
“是,老爷!”
“小萍,感觉如何?”
“回老爷,真舒服。”
“那你们就给孩子们每人做一双!”
“是,老爷!”
每人做十几双后,手艺会越来越精巧。
第二天,梅芬和梅竹一人给刘靖做了一双,做工精细多了,穿着透气、舒适。
林芝和小萍也给韩段、张成和魏延各做了一双。
傍晚,三人洗完脚,穿着新鞋在院子里到处晃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