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名动京师(2 / 2)
方才过去找茬的华服青年这时又站了出来,指着白水方才所做,皱眉道:“这诗好是好,就是气势偏弱了些。我大周向来崇尚武力,边境更有无数归义军将士日夜奋战,我辈之人虽然不能和他们一同在战场上并肩杀敌,却也应该做些边塞诗文,一展我大周风气才是。”
人群中立时又爆发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大家一致认为这华服青年说的句句在理,一个个颇为意动。
“要边塞诗是吗?这个简单!”白水又一跃而起,刷刷刷刷,在丝帛上又留下一首水龙吟来。
水龙吟将军泪
寒山处处冰积,他乡万里天无际。看花应是,西风吹骤,马前飞起。旗角湿粘,风流一霎,魂消难记。料此身也似,纷纷堕絮,今如此,直须坠。
南北人生空寄,绝塞里,烧灯滋味。壶中岁月,白头换了,功名梦里。听彻五更,衰笛折柳,江南春未?且由他,暮暮朝朝费泪,为伊题字!
众人看着白水作的这篇水龙吟,齐齐沉默下来,场面一度又陷入寂静之中。
人们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在一片冰天雪地之间,茫茫军帐之中,一位头发花白的将军,正借着账中微弱的烛光,低头看剑,默默思念着自己远在千里之外的妻子。
那华服青年又抢先说道:“这首词填的固然精妙无比,但未免太过悲观。我大周归义军向来所向披靡,无人能挡,你作这等悲凉之音,却是有何意图?”
李元清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心想这不过是一首词而已,你又何须上纲上线,搞的这般复杂?
白水却不在意这些,转过头来,目光正对华服青年,淡淡道:“大周国富民强,繁荣昌盛,其他诸国又哪敢觊觎我大周一分一毫?既然如此,又哪里来的战争?武力固然重要,但百姓们一生之中,最重要的追求,难道不是安居乐业,平安度日?陛下心之所念,难道不是海晏河清,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太平度日?如果武力真的这么重要,我们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为何又要大力发展科举,以文取仕?”
“一旦战争开启,烽火连天之下,非但民不聊生,就连那些作战的将士们,死伤惨重之下,又有哪个不是心怀故园,不想回家看看妻儿老母的?”白水的声音不是很响,却犹如一道道惊雷,清晰而又明确地响在华服青年的耳边,也响在众人的心头。
是啊,相较于太平盛世,战争又有什么好处?
众人纷纷垂首,对于白水的诗词,还有胸襟气度,眼界格局,都叹服不已。
华服青年满脸通红,张了张嘴吧,却不知说些什么好,只好低下头去,不再说话。
李元清长叹一声,高高举杯酒杯,朗声道:“白兄所言,甚是有礼。一国之根本,确实在乎人民。来来来,为白兄方才所言,浮一大白!”
众人齐齐举起杯酒,纷纷对白水道:“白兄文采心胸,我等佩服不已。”
之后,众人又一一评论烟雨楼前诗作,最后一致认为,白水所作二首诗词,无论立意、文采还是意境,都远远高出众人许多,当为本次诗会第一佳作。
白若涵写的那首玉楼春,因为精致灵巧的关系,也被评为本次大会的优秀作品。
还有之前众人讨论的那几首诗篇,也都纷纷拿了名次,被李元清称赞不已。
诗评已毕,众人又开始把酒言欢。
这一次,白水赢得了所有人的敬重,甚至有些学子看向白水的目光,已经多了一丝崇拜。
众人吟诗作对,凭栏远眺,端的好不快活。
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黄昏时分,诗会终于又要散了。
李元清抬头望着那条丝帛,忽然对白水眨了眨眼睛,不怀好意地笑着说道:“白兄,你看那丝帛尚有一半空着,不如白兄将它填满如何?”
旁边众人也想再进一步一睹白水的风采,纷纷鼓掌附和。
众人已经自觉地给白水让开了一条通向阁楼的道理。
白水自然不好意思拒绝,轻声说道:“既然即将离别,我便作两首送别诗吧。”
又一次,白水手持毛笔,悠然飞起。
于是,两首玉楼春跃然丝帛之上。
其一:
长天却送清江去,纵酒留君君不住。片帆南浦带遥鸦,只影幽亭环素柱。
花开岁岁凭谁主,飞絮年年浑未语。如今但展旧时书,帘底卧听萧瑟雨。
其二:
疏疏默默风前影,吹送暗香飘金井。斜晖无语向芳尘,绿叶分明成浅映。
当时花底欢情盛,花又开时人不定。为谁长立此花间,立久断肠风更劲。
“果然是当世鬼才,一代诗神啊!”李元清微微失神,喃喃说道,“今日以后,白水的诗名,怕是要传遍整个京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