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天机(1 / 2)
出了湖海府,徐恒并没有完全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而是往西偏了偏,在接近中轴线大殿之前的一条路道折而向北。
虽然他已经远离朝堂,但皇城之中尚且也有几个朋友,他们现在差不多都是繁忙于公务之中,但是过去看一眼约定一个聚聚的日期,也省的以后麻烦了。
首先是翰林院,翰林院是泱朝建朝之初设立的专为文人供职于皇帝的机构。在高祖时只是一个起草诏制的地方,后来慢慢演变成草拟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任职者称为待诏。翰林院地位的崛起,平分了中书舍饶职能。
主要还是因为中书舍人起草的诏制的制度难以保守机密和应付急需,所以后来在文帝时,又另建翰林学士院,专供草拟诏制者居住,供职者称翰林学士(简称学士),本身无秩品。初置时并无员额,后来依照中书舍人之例,置学士六人,择其中资历深者一人为承旨。
后来慢慢演变,分工逐渐明确了起来:
学士所起草的是任免将相大臣、宣布大赦、号令征伐等有关军国大事的诏制,称为内制;中书舍人所起草的则是一般臣僚的任免以及例行的文告,称为外制。
而自己的好友,就是凭借科举,入的翰林院,奉旨与同年三甲进士游走翰林院,作为翰林学士的副手参与草拟诏书。
文官入翰林,这可是文官中少有的荣耀,代表着光明的前途前景。而徐恒那位好友那你科举更是前三甲同时入翰林,更是大泱开朝以来少有的记录。
足可见前三甲学识水平之高,当今武帝对其厚望之重。
想到这位好友,徐恒心中便有些为其高兴。
十载苦读,他付出的是他人数十倍的努力,最后的成就也是好的。德才兼备,前程似锦,父母康健,家庭美满。他可以是福运齐,把好事都占尽了。
回味着当年一起玩乐一起读书的美好时光,徐恒已经来到翰林院前。
这时,古朴庄严的翰林府牌楼前,两方人正对峙不前。
一方是身穿黑衣黑袍的老者,另一方看样子是看守翰林府门口的吏。吏一人,从内部堵住翰林府门楼入口,就是不让老者进翰林府,背对徐恒的老者则是一言不发,就是直直的站在门前,与对方对峙。
两方已经对峙了很久,那名年轻的吏对老人又请又哄好一会儿了,什么方法都用尽,但眼前的这个老人就是不走,想到上头给的命令,既不能让老人进翰林府,又不能对老人用强,骗骗老人软硬都不吃,现在真的是已经无计可施了。
但是该做的事还是要做,吏对着老人再一次开口:“柴老大人,我们王承旨真不在,要不您改再来?这么堵着门口也不是事啊!”
老人嘴唇紧闭,定定的盯着为首吏,一言不发。
“柴老大人,这大半了,能的话人都跟您过了,您怎么就不信呢?”
老人嘴唇紧闭,一言不发。
“柴老大人,柴大饶事,都已经入土为安了,您就节哀顺变吧,何必要每都往翰林院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