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1 / 1)
我是个在东北生活了25年的纯正地道的东北人。从我记事时开始,身边的大人们就在说:“你看某某家的孩子多有出息,去了某某省工作去了。”上学时,老师也在说:“知识改变命运,想要不在东北受穷,你们就得努力学习,离开这个穷地方。”长大后,我在从西藏回京的路上遇见了一个外乡人,他在听说我的理想就是回到家乡建设东北时,大惑不解地问道:“东北有啥好的?那么穷。想发展不如去大城市。”沿着时间轴追忆过去,可能他们说的也没错,现在的东北也许就是个很穷的地方吧。尽管如此,我依然用猫恋家的心态在迷恋着东北。我是吃着这里的极品大米长大的,没有理由不深爱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
正因为东北穷,所以才有“投资不出山海关”一说。正因为东北穷,所以才留不住人才,造成了东北人才的大量流失。人才是什么?是地区发展的血液。一个贫血的人你怎么能指望他有更健康更光明的未来呢?我们的东北曾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出过历史性的贡献,可她现在却在流血。
当然,我也有离开东北的时候。比如,我在日本留学3年,在外省工作过4年,辞职后找工作又耗了1年的时间。去日本留学时,家里人跟我说:“日本有钱,留在那边别回来了。”去外地工作时,家里人又跟我说:“事业编的工作稳定,留在那边别回来了。”走南闯北的这些年,我并没有体会到物质生活给我带来任何快乐。由于离家太远,我的精神一直处于一种极其不稳定几近崩溃的边缘。我发现东北对我的影响太深重了,离开她的日子我失魂落魄。于是,我在毕业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日本;在前途未卜裸辞的前提下沿着戚继光抗倭的路线游玩了一遍祖国的东南沿海。最终,我兴高采烈地回到了故乡。不能留在日本那样的发达国家、辞去了有保障的工作,这在别人看来一定是非常遗憾的事情。但对我来说,这是两项让我重回东北,重获快乐的明智决定,我非常满意我做出的决定。再后来,家里人担心东北的就业机会太少,我会因为找不到工作没法独立生存,就建议我再去南方的发达城市应聘找工作。但我辞职的目的就是为了回到东北过我安贫乐道的日子,所以我真的没兴趣再去南方实现我的价值了。再说,我也没什么别的本事,创造不出来什么价值。虽然我也不能给东北雪中送炭,但就在这里看她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也挺好。现在,我是个以做笔译为主要工作的自由职业者。
回家之后,东北的现状也让我明显感受到了她的落后。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倒是其次,东北人思想的固化与思维的停滞才是让我最为担忧的现实。尽管东北的国企在也不景气,尽管东北的公务员也不是再受人追捧的职业,但东北人还是习惯于找个能干一辈子的工作,做个能旱涝保收的职业,安安稳稳地过完一生靠领养老金过日子。比如,他们在给自己的孩子填报高考志愿时,都是本着哪个专业又稳定又赚钱的思想来做选择的。他们在给孩子相亲时首先考虑的也是对方有没有稳定体面的工作。“稳定”“牢靠”“保守”成了东北人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关键词。在经济发达的南方,并没有人会持有在哪家公司干一辈子的打算。因为工作机会多,所以人们并不在乎“稳定”的工作。虽然东北人不思进取的现状有客观因素,但我还是觉得是东北人没有很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才导致了东北的落后,他们就像养鸡场里每天只知道下一个蛋的鸡一样安分。
其实,东北人并不是因循守旧的鸡,而是敢于搏击长空的鹰。在中国的各个时代,东北人都是推动中国历史向前发展的改革急先锋。东北人的精神是开拓进取、敢为天下先,东北人的性格是不服软、不认输。古代东北的女真人对辽的反抗和对腐败的北宋王朝的摧枯拉朽都是证据。明末,东北人再度进入山海关,并创造了康乾盛世。现在,国内不少网友受日本网民的影响,也在散布“满清误华三百年”的谣言,认为没有清王朝的腐朽就没有中国近代史的屈辱。但实际上,即便清王朝在大厦将倾之际,也曾努力地推行过洋务运动,为后辈仁人志士挽救中国于万一的改良与革命打下了基础。虽然洋务运动失败了,但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前人的失败就没有后人的成功,失败必须是成功的一部分。时间是连续的,我们不能对历史做出断章取义式的评价。再后来,中国的抗日救亡战争也最先爆发在了东北,是东北人在江桥抗战中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的第一枪。东北抗日联军在敌后抗日,牵制了大量的日军精锐力量南下,为抗日战争取得最终的胜利做出了极大的牺牲和重要贡献。在解放战争时期,东北人踊跃地参加东北野战军,积极地支持解放军工作,为全国的解放事业贡献了力量。在新中国建国初期,东北积极配合中央政府完成了三大改造,建设了鞍钢、一汽等重要重工业项目,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复苏和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立下了汗马功劳。
由此可见,东北之于中国是非常重要的,东北的历史之于中国的历史也是非常重要的,生活在这片黑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同样是维护祖国统一、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力量。毫不夸张地说,东北的发展和兴盛对中国的繁荣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面对东北的落寞,我在感慨君生吾未生,吾生君已老的同时,也急切地想要帮东北追回她丢掉的魂魄与精神。由于东北的历史一直都没有在教科书中占据过大量的篇幅,所以我们难免会觉得东北似乎是个没有文化没有历史的蛮荒之地。但实际上东北的历史很长,教科书不提不等于它没有。而且,由于东北人口的流动性很大,这就导致了很多人都成为了东北在成长中的过客。比如,当年山东、河南、河北一带闹饥荒时,不少人来到东北开荒求生。现在,这些人的子孙后代们有的人留在了东北,有的人在家乡变好之后又回去了老家。人各有志,无可厚非。毕竟,就连土生土长的东北人也都跑到北上广等大城市讨生活去了。所以,除了搞研究的学者,没有人会愿意花些时间坐下来听一听东北的历史。而且,大家都爱读网络小说,没有人会对真正的历史研究感兴趣。即便是爱好历史的那些人,他们喜欢的也是戏说式的历史,并不是严肃的、一板一眼的历史。因此,如果是以学术论文的形式整理东北的历史,肯定不会达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目的。而且我也不是历史学专业,没有研究历史的基本功,想要写史学方面的论文肯定是不可能的。想要让大众喜欢,就必须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因此,我认为最好把严肃的历史与轻松幽默的文学搭配在一起,这样的表达可能更容易让大家接受。
在写作期间,毛主席思想给了我非常大的影响和启示。其实,我在写作的最初阶段并没有过要为东北做点什么的想法,只想把这个故事按照一般的言情小说来写。因为女读者们都喜欢这样的文风。所以我最初的想法是非常肤浅的。可我在拜读了《毛选》之后,我惊叹原来人还可以这样积极上进有理想地活着。即便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普通人,也可以关心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命运。因此,我转变了思想,开始重新组织素材,重新立意,重新写一个对东北和中国有意义且能被更多的读者们所接受的故事。而今,东北虽然没落,但却并不是最糟,所以东北人也不应该放弃建设自己的家乡,应该团结一心把家乡建设得更好。党和国家已经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上了日程,东北人也必须重新找回开拓进取、勇于拼搏的海东青精神,为地区和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因此,我在写作时把这股从《毛选》中汲取到的正能量注入到了小说人物的身上。我希望这些人物也能以积极向上的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理解我的初衷。不过,由于小说中历史年代比较特殊的原因,我在塑造人物时非常注重人物的性格变化。虽然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思想的变化、观念的转变却是一个人成长的证明。变化能让人物变得更立体,更丰满。我追求变化并不单纯是为了塑造人物。我是希望东北和东北人也能及时转变观念、迅速成长起来,不要故步自封,不要拒绝成长。
我写小说不是为了扬名立万,不是为了出人头地。我是想为东北、东北的历史和东北人发声,让大家有个重新认识东北的机会,让东北获得重新走向新时代的机会。不过我文化水平不高,文学修养欠佳,写出来的东西也许不如同侪。亲们在阅读时,就把它的风格理解成写意吧,点到为止,只求传神。
在写作期间,我走访了和故事有关的山山水水,看到了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没有这样地大物博的中国就没有这个故事,感谢祖国的大好河山带给我的创作灵感。感谢我的父母不干涉我现在的生活方式。感谢一直以来关注、帮助过我的人给予我的支持。最后,我要由衷地感谢爱犬宝贝在我异乡漂泊时、失败消沉时、举步维艰地迈向新生活时给予我精神上的支持和生活上的陪伴。希望大家能在阅读本故事之后能够多多地关注东北、支持东北。祝您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海青敬上
2017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