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疗伤(2 / 2)
如盐笑道:“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也不是每个女人都喜欢坏男人。”
“算了算了,我跟你个小孩子说这些干什么。”宗翰一声长叹道:“我就够粗鄙的了。纳臣还不如我。公主就这样嫁了个村野匹夫。真是,那个词怎么说?”
如盐猜测道:“暴殄天物?”
宗翰说道:“对对。你看,你就是比我聪明。”
如盐笑道:“我是聪明一时,糊涂一世。哪里比得了哥哥。”
宗翰叹息道:“想来那些南朝来的帝姬在各个王府做妾小,这也是暴殄天物。作孽,作孽。”
“哥哥真这么想吗?”如盐问道。
“是啊。好在,当初跟我的那个帝姬,被你送回去了。她走了,我的罪孽感多少会轻一些。”
如盐劝慰道:“有道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哥哥要是真有悔过之意,不如遣散了从汴梁皇城里带回来的那些女子。”
宗翰思量道:“公主要出嫁,总得有些使唤丫头。要不,干脆把那些女子调一些过去,打发她们走得远远的。”
如盐赞道:“嗯,让她们死走逃亡各有天命。哥哥还真是厉害,一箭双雕。”
“慈仪就这样嫁了……她还真是绝情。我从没见过如此狠心的人。”宗翰感叹道。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绝情可能是痴情的终极之情。”如盐劝解道。
“嗯,孙子是兵圣,你是情圣。我拦惊马救她,她倒按摩别人。我的肩膀也疼,都没人管我。”宗翰很沮丧地说道。
“我管你!”如盐帮宗翰脱去了半边的衣袖,小心仔细地帮他拉抻揉捏着肩膀。
文茵正在看书,忽然觉得舌尖发甜,抬头看时,乌禄正对着她笑。文茵问乌禄道:“半天都不曾见你,你去哪儿了?”
乌禄笑道:“我去梁王府找合剌玩儿来着。前几日他和我约了看谁能把很长很长的唐诗先背下来。今天我们比了个输赢。”
文茵好奇道:“哦?你们比背谁的诗?谁赢了?”
乌禄答道:“我们都背白居易的诗。他背的是《琵琶行》,我选了《卖炭翁》。他的选题比我的长,所以糖就归我了。”
“敢情这糖是给输家吃的!”文茵笑道。
乌禄坐在文茵身边解释道:“姐姐,好诗不在于长短,得看意思的深浅。在我看来,《卖炭翁》就比《琵琶行》好。《琵琶行》是白居易自己不得志,假托一个歌女来斤斤计较的感怀之作,字里行间在乎的就是那么一点点的个人得失。但是《卖炭翁》就很好,他关心的是最贫困的百姓,讲的是世间的不公和社会现实。诗歌文章如果不关注更大的世界,写的仅仅是几个人的勾心斗角、或者是一个人的感春悲秋,那样的诗歌就算是辞藻再华丽,文章的构思再精巧,也是言之无物的狗血之作。不是说美人在骨不在皮吗?我觉得好文章也要有言之有物的骨架,而不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绣花枕头。”
文茵赞道:“行啊,你小小年纪竟然有如此见解,我真替你高兴。”
乌禄也奉承文茵说:“我有见解是因为我的先生比他的先生更有见识。”
“嘴真甜,像你哥哥。”文茵笑着给乌禄塞了一颗糖块。
乌禄忽然想起来什么似的说道:“对了,说起我哥哥,今天还真有人跟我打听他呢。”
“谁打听他?”文茵忙问。
“是太子的侍妾。她过去是为了探视梁王的侍妾。她见我也在,就问起我姨娘和哥哥的事来。”乌禄答道。
“你是怎么和她说的?”文茵问道。
“我说,姨娘和哥哥都是从外地过来的,但是我们很少见面,并不很了解哥哥。”乌禄答道。
文茵点头赞道:“嗯,好孩子,你说得好。”说着,文茵又抚摸着乌禄的头说道:“她问你哥哥肯定是在给太子摸底。不过,要是太子很信任很喜欢你哥哥,那他本人为什么不直接来咱家问,为什么不去直接去和你哥哥推心置腹地聊一聊呢。太子的人来问你,就说明太子对你哥哥不放心,想从你嘴里套出些话来。”
乌禄惊讶道:“啊?这么危险?太子想害哥哥吗。”
注释
本章桥段改编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