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救驾(2 / 2)
“什么!”耶律大石大惊,心想: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养老鼠咬口袋啊。但他嘴上并不好说什么,只好酸酸地说了一句:“想必是他们怨恨朕没有出兵去救他们的王子吧。人各有志,随他去吧。”就这样,耶律大石命人安营扎寨,并悬挂起免战牌。自己动手写信给宗翰,与他约会决战的时间与地点。
如盐一边替耶律大石研磨,一边说道:“陛下一定要找个对咱们有利的地方才好。”
“嗯。朕就约他们来这附近的沙海一决雌雄。你看,就是这里。”说着,耶律大石把写好的书信指给如盐看。
如盐看着契丹文两眼发直,摇头道:“陛下,小人不认字。”
耶律大石愣了一下,笑道:“对,朕忘了,你是外国人,不认得我们契丹文。写成汉字你就看得懂了。”
如盐很尴尬地说道:“汉字小人也不认得几个。不瞒陛下,小人没上过学,不懂什么。”
耶律大石摇头道:“在朕看来,你可比那些读死书的人强多了。他们认字有什么用,一个个咬文嚼字,附庸风雅。到了关键时刻却都拿不出个正经主意来,只会唱高调说什么“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这样的死有什么可标榜的?简直是轻于鸿毛。等将来有空,朕要亲自教你读书认字,帮朕处理这些大事小情。”
如盐欣喜地说道:“陛下真是高抬小人了。小人若能陪伴陛下,做个奴才就满足了。其他的,想都不敢想。”
耶律大石大笑,心想:他倒是个没出息的,可没出息的人用起来才放心。
约战当日,耶律大石带着自己的残部和召尔的若干人等出阵迎敌。高昌国和回鹘国的军队已经倒戈归顺了金军,联军的势力也因此而遭到了重创。
这一次,耶律大石在马上指点着西域两国的王子和公主问道:“朕何曾负了你们,你们为何对朕背信弃义?”
赛里木公主答道:“王子被擒,陛下可有施救?”
耶律大石遮掩道:“朕说过要从长计较。公主何必这般着急。”
赛里木说道:“哼。你不过是想借我们的力量去攻打金国。出兵时本宫并没见你们这些契丹人杀敌有多卖力,倒是我们折损了不少兵马。陛下的心思本宫也知道。您是希望我们与金国争斗,自己好坐收渔利吧。”
耶律大石尴尬地辩解道:“公主此言差矣,朕何曾逼迫贵国兵马上阵杀敌?”
赛里木说道:“别说废话了,与其被你利用,不如借着金帅的兵马消灭你们,以免夜长梦多让我们西域永无宁日。”
“既然公主决意,朕也无话可说。刀剑无情,得罪了!”耶律大石客套话说完,就下令进攻。
很快,两军就杀得陷入了胶着状态,一时间难分高下。
如盐心想:这真是困兽犹斗,联军失败只在早晚。
果不其然,又过了一会,联军就有些撑不住了。要不是因为几天前耶律大石斩首了一些逃兵,大家早就都逃跑了。
正在这时,沙场上刮起了一阵铺天盖地的大风。风卷起细细的沙子,钻向人的眼鼻喉口。如盐忙用衣袖遮住脸,耶律大石也眯起了眼睛。
风向变了,从北向南吹。联军背风而战,金军顶风迎沙。风向的变化很快把战场的局势也扭转过来。
如盐偷眼抬头望天。只见天边飘来一块奇异的云彩,这云彩昏黄中带着血红和蓝青,正慢悠悠地向战场这边飘移过来。见这云彩来势汹汹,如盐赶忙指给耶律大石看道:“陛下,您看那云彩,好奇怪呢。”
耶律大石顺着如盐的指向望去,也不由得大吃一惊。他心想:这可遭了!这云彩古怪,必定不善。于是耶律大石忙叫人鸣金收兵。
宗翰眼见胜利在望,岂肯轻易罢手,立即下令全速追击。
注释
本章观点依据
中国的文化不是由少数人创造的。中国的古圣先贤最为推崇的是民本思想。孔子的“仁者爱人”,孟子的“民贵君轻”,李世民的“舟水关系”……可见,中国文化的根基不在小众的精英,而在大众创造的文明。南宋精英投海后中国文化并没有就此而终结,这足以证明我们中国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和中国历史发展的推动者并不在于所谓的“精英层”,而是广大民众。只浮于精英层的文化算不得是真正的文化,只有根植于百姓心中的文化才是真正有根有源的文化,才能被薪火相传地继承下来。正因为中国人重视根基,重视广大民众的力量,所以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和中国文化能延绵不断地发展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