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弃城(2 / 2)
“这时候跟南朝君臣讲和有一个好处,就是会动摇他们抵抗的决心。一味的进攻只能让对手负隅顽抗,搞不好还会闹出鱼死网破的下场。而在适当的时候讲和,一定会削弱他们的战斗意志。要是能用和平的方式达到目的,我们何苦要做生灵涂炭的事呢?”宗望笑道。
“就是啊。说来我们和中原人并无深仇大恨,也不是不共戴天的仇人。兄弟阋于墙,干嘛要打得急头白脸呢?你说得对,咱们跟他们讲和吧。估计南朝皇帝比我们更希望看到讲和的一天。”宗翰附议道。
宗望冷笑道:“南朝皇帝轻佻无状,我讲和可不是为了他。他要是真有诚意心里想着百姓,那就让他出城跟咱会盟好了。我倒要看看,他是想保命,还是想保国。”
“从他父皇临危卸任以及康王临阵脱逃来看,他们老赵家这一枝的人就有怯懦的天性。现在,就是我们开出了这样的条件,怕是他也不敢答应呢。”宗翰笑道。
“那我可就不管了。咱们给他面子他不要,大不了继续把他们困在城里好了。”宗望不以为意地说道。
听说了金人的议和条件,宋钦宗当时就回绝了这个逆天的要求。贵为一国之君的他怎么可能以身犯险呢?这不是君子所为。为了回击金人的不敬,他特地从各地厢军中挑选些精明能干的士兵过来分派给刘延庆,让他们与禁军一起守城。
可遗憾的是,不重视武将已经成了宋自建国以来的传统。士兵们考虑到圣上对军人的禁忌,都不敢做出头鸟奋勇杀敌。在他们看来,明哲保身地向圣上展现出令朝廷放心的安全感反而比保家卫国更重要。虽说国难当头朝廷想着用人,可要是危难过去了,军功盖世再惹来君主的猜忌怎么办?由于士兵们顾虑重重,心灰意冷,所以刘延庆动员了半天,大家也还是不愿意舍生忘死地效忠于宋廷。
为了安抚士兵们的情绪,向士兵们表现出抗争到底的决心,宋钦宗向士兵们承诺只要是助战有功的人每人都可以获得五只金碗的打赏,平头士兵可以通过战功加官进爵,有官位的将士还可以步步高升。奖励制度的建立鼓舞了守军们的士气。大家与攻城的金军血战到底,击败了金军一次又一次的冲击。
可到了领取奖励时,守军们却发现大家又被朝廷给诓骗了!两国交战让宋廷多次向金人赔款,皇宫内院一时间竟找不出足够多的金碗来赏赐守军。即便是把仅有的几只金碗分发下去,怕也只会闹出“二桃杀三士”的结局。与其让大家因为“不患贫而患不均”闹得不欢而散,倒不如干脆啥都别发来得安逸。至于加官进爵的承诺,宋钦宗也觉得还是不牢靠,武将太凶残太暴力,这些粗人一旦获得实权之后,万一起了叛国投敌的心思,自己这个做皇帝的岂不是会死得更惨?想到这些,宋钦宗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地自食其言,由着守军们骂祖宗去了。
而刘延庆作为替宋钦宗传话的人,也因为君主的言而无信变成了替君主背锅挨骂的人。在军中威严扫地的他想到了辛永宗的死,不由得产生了“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的感慨。想到这儿,刘延庆一不做二不休地卷包而走,选择了独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