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证据(1 / 2)
他想了想,就对杨真说道:“杨司马,此事必须跟以往一样,不可对任何人说,待我把这证据拿回去仔细看看再说!”
“好!”杨真说道。
李丰是皇帝的钦差,他自然得照办。
“还有,几日后,下官就将出去转转,一是到乡下看看秋收情况;二是准备到附近岚州娄烦监一趟,还请杨司马知会李长史一声!”
“好,我一定禀告李长史!如果他同意,我愿跟随李郎到岚州去转一转!”杨真笑道。
“这倒不必,随便安排一位曹官或参军即可!告辞!”李丰说道。
“李郎慢走!”
“……”
……
李丰和刘成二人回到驿馆,正要仔细鉴别通敌信的真伪,却碰见了刘审礼,这人手里提着一大堆东西。
刘审礼二十三岁,很精干。他一看见李丰,就笑着迎了上来:“李郎怎如此之快就回来了?”
“办事讲究效率,和时间有何关系?刘大郎如何买这许多野味?”他问道。
“连日路途辛苦,承蒙李郎和段公照顾,给李郎和段公中午与晚上加几个菜!”他笑道。
“这……刘大郎太客气了!”李丰一看,这人倒是比较实在,一路上也非常客气,不知他为何与程处默没有处好关系。
……
他带着刘成回到自己的屋中,找出了一个放大镜,然后开始仔细看起来。
此时,日头已高照。他把那封信就对着太阳光,仔细照了照,用放大镜仔细观看。
终于,他发现了端倪:想不到这封信居然是高手拼接起来的!
原来,古代的纸都很厚,与现在的样子很有些不同。这一封通敌的书信,简单看,和平常并无二致,而实际上,是能工巧匠把原来的字剪下来之后,重新粘贴在一张纸上。
而且这书信在粘贴字的位置,还经过了专门的打薄处理,由于制作的技术十分高超,如果不是采用放大镜,加上又放在日光下照射,一般人还真不易看出端倪。
他忽然又想起,古代这种拼接的技术,以前好像在什么书上看到过,包括伪造书画,不料今日却见到了实物,倒是有些幸运。
他喊过刘成,对他说道:“刘录事,这一封投敌信是伪造的,你仔细看看!”
说完,他把放大镜连同信件一同寄给了刘成,并给他讲了如何辨别。
原来,这个放大镜就是他的西市找那个玉器商制作的镜片加工而成。
放大镜这个东西,很早就有,不过,人们用得并不多,或者说没有多少机会用,因此市面上也极少见。
刘成接过去以后,按照李丰教的方法仔细看了看,也立刻就看出了毛病:“嗯!果然是做的假!而且,此人的手段十分高明,一般人没这技术!”
“吃完中午饭之后,我二人立刻去找林兵曹来问话,此人有重大嫌疑!”
“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