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新帝来赵高大胆,东胡谋先声夺人(1 / 2)
匈奴内乱,冒顿称王的消息很快传遍天下。
大秦咸阳城处处缟素,仅仅一年之内始皇帝崩于沙丘,宛如天坠。
紧接着公子扶苏被赐死,蒙恬自杀于塞北,刚刚继位的二世皇帝胡亥正在李斯、赵高的辅佐下收拢帝国权力。
看着典客送来的匈奴请封国书,玉旒里二世皇帝胡亥问道:“丞相,今匈奴王庭新旧交替,大秦为之奈何?”
李斯踱步上前,施礼道:“陛下,臣意不准,原因有二。
其一匈奴民不过百万,经我大秦与草原诸部轮番打击,其势已衰,积贫积弱,扶持其利小,弃之不足惜。
其二,冒顿得位不正,匈奴本就内忧外患,如今内部倾轧更是愈演愈烈。
此时大秦一动不如一缓,待匈奴事定,是进是退,我大秦可从容处理。”
沉默两息,胡亥又出声问道:“赵高你怎么看?”
闻言李斯心中骤警,看来自己的回答并不能让皇帝满意。
正如李斯心中所想,胡亥现在心里已经被那句“得位不正”激出了火气,他错意为李斯是在借机提点。
与冒顿九原时还有过一面之缘的胡亥,心中对冒顿有着几分赞许,比起自己得位的手段,冒顿更加直接粗暴,不顾天下人的口诛笔伐,匈奴事一出,抨击胡亥得位不正的人少了不少,有着冒顿分担舆论压力,胡亥自然心生好感。
想想自己贵为二世皇帝却不能如父皇般一言九鼎,还得借助内宦之手来压制朝臣,胡亥甚至都想学着冒顿不管不顾,先杀他个天翻地覆再说。
胡亥身边的赵高见李斯吃瘪心中一乐,今时不同往日了,联盟早裂。
他立刻施礼上前,说道:“陛下,臣常听宫里的老人们说这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老奴猜冒顿此次匈奴讨封,冒顿怕是想借助朝廷的册封来稳定匈奴,如此一来主从之名早定,咱们仅凭着一纸册封,就能换来匈奴未来的友谊,何乐而不为呢?”
“赵高!你这是养虎遗患!”
“臣有异议!”
“臣不敢苟同!”
......
赵高话未完,朝堂上就炸开了锅,内宦得到了朝臣们一致的提防。
二世皇帝和赵高阴沉着脸结束了朝议。
胡亥毕竟年轻,养气的功夫比不得赵高,一回宫便踹翻案几,气愤的对着赵高吼道:“寡人这个皇帝真是当的没滋味,哼!还不如一个胡儿来的爽利!”
弓身的赵高笑着说道:“陛下言过了,整个大秦都是您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一甩长袖,胡亥怒道:“哼,话说的好听,朝臣们连一个塞外小酋的册封之事都要跟寡人作对,着实可恶!”
赵高借机笑着进言道:“那是陛下和先帝往日的恩德太重,这有些人呐,就是畏威而不畏德,陛下要想一言九鼎,朝堂上得立威啊。”
闻言胡亥眼神闪烁,哼道:“这件事先这么着吧,冒顿的事寡人不管了,晦气。
至于朝堂立威之事且容寡人再做思虑。”
眼见如此,赵高继续进言道:“陛下,臣发现册封匈奴还有一利,九原长城一线还有近三十万铁骑,他们可都是罪公子扶苏和罪臣蒙恬的嫡系啊。
一旦为祸,后果臣都不敢多想,与其留着终究是祸患,不如让冒顿暂且牵制,陛下好再下旨徐徐图之,分而解之。”
闻言胡亥徒添疑惑,不信的问道:“如今被打废的匈奴能牵制我大秦三十万铁骑?府令莫欺寡人年少。”
赵高摇头笑道:“打当然不行,只是个由头罢了,拖着长城军团在边关即可。
咱们不需半年时间,便可以掌控和肃清朝堂,到时候再将他们分散安置,不愁此祸不除。”
不加思虑的胡亥一卷衣袖,召来侍女服侍,说道:“既然如此,寡人准了,府令放手去做吧。”
“嗨。”
赵高眼中或明或暗,款款碎步退出了大殿。
回府的车中,赵高随手招来小宦官,此人正是和冒顿有着两面之缘的小宦官,如今已经成长为赵高的心腹,名叫闾丘黄。
赵高眯着眼睛享受着闾丘黄的按摩,缓缓说道:“你此行北上,身上的担子重着呢,北边长城沿线的驻军是蒙恬和扶苏的嫡系,也是陛下的心头之患,若是逼反喽,乱了陛下的大计,这灭族呐,都是轻的。”
闾丘黄闻言手一抖,轻声应诺。
眼见提点已到,赵高继续说道:“但你毕竟是宫里出去的人,有的事咱家也会为你做主,去九原也不必拘手束脚,待办成了此事,咱家的位置说不定你都能坐上一坐。”
闻言闾丘黄吓的连忙跪地,连道不敢。
望着跪在脚下的闾丘黄,赵高俯首问道:“此次北行,可知如何做?”
闾丘黄头压得更低,道:“奴才但凭府令吩咐。”
抬头遥望北方,赵高回忆般的说道:“冒顿此人油滑的紧,如今当了单于,定也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
匈奴连番大战,草原产出匮乏,必定缺粮,本官可以划拨万担粮食给你,以酬冒顿配合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