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那个角落是我的(1 / 2)
韶云眺望着黑幽幽的林园谷,谷里弥漫着八九月份潮湿的气息,飘扬出苹果和大鸭梨的清香。在通往县城略显狭窄的公路上依然亮着路灯,一切都是那样的熟悉,现在开往县城的班车快要出发了…
“该走了。”母亲递过包裹,合着一手提袋的腌菜对韶云催促道。
韶云接过包裹准备上车,母亲又跟在身后、脚跟脚地叮嘱着:“云啊,到了学校,别和同学发脾气,现在的你一个假期呆的,脾气越来越大了,每天都绷着个脸,变得越来越傲慢冷漠了。这个样子到学校可不好,要和同学们有个笑脸,你要好好记着,好了,上车吧,如果没有吃的就到你舅舅家去吧.....”
恋恋不舍的摸着韶云的肩膀,擦了擦脸上的泪水,边唠叨边不忍离开脚步。
“妈,赶紧回吧,我都记着了。”韶云感触着母亲的不舍,一脚车门,一脚地上回转头对母亲说道。
在等待开学的这段日子里,韶云除了帮家里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平时变得少言寡语,呆在自己的小棚子里,把手里能看的书本看了一遍又一遍。
父亲的病情又严重了,家里已经很拮据了,眼瞅着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韶云看着母亲着急的样子,心里非常沉重,自己太渴望读书了。知识的魔力已经让韶云难以自拔,母亲时常和乡邻说:“我家韶云随他舅舅,小时候上私塾老师教的课都不够他学的,是块识文断字的料。”所以母亲在几个孩子中就想着法子给韶云读书,其他的哥哥姐姐们都没有机会。
就这样在快开学的那一刻,母亲还是筹足了韶云的学费和生活费,还给上县城读书的韶云扯了一块布,做一身新衣服。
韶云内心的沉重除了来自家庭经济的压力,静茹的辍学也是韶云无法释怀的一件伤心事。由于家庭拮据条件的影响,静茹在中考后期分了心神,没有考好,又无条件复读,只能在失望中呆在家里干农活,她父亲重男轻女,总想着早早的寻个好人家把静茹说给人家。
假期中韶云和静茹见过一面,那是个黄昏的傍晚,田野上散着芳草的清香,天空中除了一抹云霞还伴着不太明亮的月儿。
浓浓的厚重的云彩在地上留下黑影,遮住了韶云和静茹彼此的影子。
踏着田间小路,韶云和静茹来到景湖河畔,躺在满是尘土的青草上,久久地凝望着河对岸,葱绿的庄稼田和这片宁静的田地,云影慢慢地飘拂过视野的上空,映在田地间好像被河水洗了一样,变得明亮,周围很静,所有的一切都处于半睡半醒的状态一样,韶云和静茹就这样并排躺在草地上,连呼吸声都能听得见,一切寂静无声,一切都好像在不情愿的移动着,这种移动不是出于运动,出于对生活的热爱,而是出于一种沉重的无可奈何。
韶云真想给这大地,给自己猛踢一脚,使大地,使万物,也使自己像欢腾的旋风一样旋转起来。或像正真的恋人们一样兴高采烈,翩翩起舞般地旋转。韶云的心沉浸在另外一种幻想的新开拓的生活中,那是一种美好的、生机勃勃的、诚实的生活之中。看着身边的静茹,韶云落泪了。也许命运的安排就是不能如意。
客车颠簸着驶向县城,玻璃窗外飞逝的白杨树似颗颗晃动的人影,晃的眼睛发涩。韶云静静地看着窗外,心中泛着苦涩的波澜。
弥陀寺中学是韶云要读的学校的前身,坐落在县城西部青年路上,排场的校门给人一种高端大气质朴的纯情感。走进校门就如同步入这个县城中安静的世外桃源,宁静而安心,仿佛穿越到诗书的殿堂,那种古朴自然而安逸的环境是求学的最佳圣地。
正对着校门约两百米处是一处灰色瓦房,正山墙上用彩色粉笔写满了大幅的墙板报,有校园简介文化娱乐,各班宿舍分配广告欣然在最显眼的位置上。两排对称的青砖灰瓦房是男女生宿舍,承载着这一校园的所有住宿生,男女生宿舍中间是一排洗漱用的水池。周边环绕着绿色的矮矮的季节性绿植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