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羽水之晡时(1 / 2)
黄连味大苦,众人皆知。
司葵打开纸包,呈到悕雪面前,然后说道。
“陛下,请含在口中。“
那药材都是不大的圆形薄木片,泛着微微的黄色,在启封镇时,书肆旁边就有个药材铺,但悕雪似乎不太喜欢,这个所谓的黄连,也没听过,不知道其厉害。
悕雪从中拿起一片,又凑近闻了闻,没觉得有什么味道,便没多想,之间放进了嘴里。
然而,司马澄和宁姑姑都是知道这东西的,看着悕雪将那东西若无其事地放进嘴里,司马澄眉头微蹙,宁姑姑也不禁为悕雪捏了把汗。
俗话说: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清。
“啊!“悕雪刚刚放进嘴里,下一秒立刻把它吐了出来,,“什么东西,怎么这么苦?“
悕雪的脸都皱成了一团,她吐着舌头,用另一只手扇风,想快点驱散那味道。
“宁姑姑,水!“悕雪嚷道。
宁姑姑听闻,赶忙上前帮悕雪倒水,东西虽然已经吐了出来,但舌上的苦味仍没有散去,等待的时候,悕雪难忍苦涩,不由得跺了跺脚,宁姑姑端来了水,悕雪便一把抢了过来,一饮而尽。
悕雪大口喘气,眼中噙有泪花,好不容易才缓过神来,不得不说,这苦味的刺激居然和痛感不相上下,
宁姑姑的眼里都是心疼,但司马澄和司葵都注意到了,刚刚,悕雪奋力地跺脚。
“五射”是指五种射技,依次为白矢、参连、剡注、襄尺和井仪。白矢是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
参连是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剡注是说矢发之疾,瞄时短促,上箭即放箭而中。
襄尺是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井仪是指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
在周朝官制中,“射人”是一个重要的职务,他们除了掌管射仪之外,重要的人事安排也都由其掌管,并负责祭祀、朝聘、出征、大丧等重要礼仪。即使到了秦汉魏晋和隋朝宋朝,沿袭自“射人”的“仆射”一职仍为诸官之长。
周礼提倡以射观德,由此产生了射礼。“射”字是包括“身”和“寸”。“寸,法度也,亦手也”;“身”即人身,“射礼”就是为了树立人的立身之本和处世之道。弓箭从一种技术被提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并成为一种具有高度审美的礼仪文化。
射礼文化中蕴含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礼法和强烈的宗法等级,君臣之分,长幼之序,充分体现在隆重的射礼活动中。
“古者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
射礼分为大射、宾射、燕射和乡射,每一种射礼都有严格礼节要求。
射礼的箭靶一般用布做成,当中以兽皮做成鹄,以射中和射穿为比赛内容,故称“主皮之射”。
孔子以射观德,对“主皮之射”深不以为然,
“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比赛的射手之间力气大小不一样,不必非要射中,更不必要射穿标靶。
礼射注重的是人的品行,射以养德,古老的传统不主张射穿其皮,只要能射中目标即可,甚至稍微偏一点都是可以的。。
“君子无所争,必有,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按照射礼的要求,所谓“不鼓不释”,射箭的人只能在鼓乐配合时射中才能称作“获”。
传统射礼皆射三次,
一射,但取合礼。
二射,始取主皮。或谓射穿其皮,或谓中而不穿。
三射,听鼓乐之节制,则合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