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三封信(1 / 2)
程耳是蜀军斥候中的绝对杰出者。
除了听力过人之外,精通潜行、暗杀,善使弓弩和飞刀。以飞刀截弩箭是他的拿手好戏。要不是实在太黑看不清楚,那道血痕都不会出现。
张不周看了一眼沉默寡言的程耳,着实没想到他还有这一手。程耳右手一甩,又是一把飞刀射出,将还在往臂弩上搭箭的黑衣首领扣动扳机的手指齐根切下。
黑衣首领知道事已不可为,冲着手下使了个眼色。手下从怀里掏出一个哨子吹响,那哨子看似寻常,发出的声音却非常凄厉,传出甚远。守在门口的黑衣人打开大门,趁着照射进来的月光抬箭就射。张不周等人赶紧找地方躲闪,趁着这个机会,黑衣首领扔下两个东西,迅速的冒起浓烟,黑衣人们迅速撤离。
正在忙着带人救火的高丞,隐约间听见哨子声音,仔细分辨,竟然是来自大牢的方向。暗道一声不好,赶紧找来刘璋带人前去大牢,可惜还是慢了一步。
等到浓烟散去,早就没了黑衣人的身影,张不周咳嗽着来到那个被问话的牙人面前。定睛一看,是白天那个回话的杨芳。此刻还抱着身子缩在一角,不住的发抖。张不周问道:“那个人你肯定是认识的,他是谁。私闯大牢,意图不法,这可是重罪。说出来,算你检举有功。”那杨芳却是一副置若罔闻的样子。
一夜慌乱过后,御史府衙内外,一片狼藉。大火将府衙外的树木烧了个干净,连带着被带回来的流民也有伤亡。一具具烧的焦黑的尸体,一字排开在府衙门口。死难者的家属围在尸体旁,不敢大声哭泣,只敢默默流泪。流民们聚拢起来,神色哀伤的盯着正坐在府衙台阶上出神的高丞。正在这时,黄世仁带领人手匆匆赶到,见面就说:“御史大人,昨夜城里出现多股不明身份的黑衣人四处滋事,本官带人巡查一夜,未有斩获。闻听大人这边走水,特来查看”。
高丞面无表情,淡淡说到:“幸好有几位校尉带兵在此,火势没有蔓延开去。不过带回的疑犯却是被烧死了不少”。
黄世仁道:“看来张公子说的有奸细混在其中,此言不虚。肯定是奸细们知道同伙被抓,情急之下制造混乱,试图营救。”
高丞道:“营救不见得,怕是要灭口。”
黄世仁面色一僵:“大人说的是,也有这种可能”。
不再去管他,高丞站起身来,吩咐手下去张罗早饭,折腾了大半夜,流民也好,士卒也罢,都是又困又饿。
见高丞对自己冷淡,黄世仁抱拳道:“既然大人这里已经无事,下官就带人继续追查贼人了”。看着黄世仁带人离去的背影,高丞一脸寒意。
御史府上的饭堂中,张不周和陆升四人饿死鬼投胎般,每人抱着一大碗饭旋风进食。虽然也是饥饿难耐,高丞还是先去洗漱一番才来用餐。看着几人的吃相,高丞摇头苦笑。看着张不周和高丞似乎有话要说,陆升踢了一脚还想再添一碗饭的李嗣业,将众人带出房去。张不周也吃完了饭。正在那不成体统的剔牙。看不惯他这个样子,高丞咳嗽两声,放下碗筷道:“听闻你在山上跟随无为道长修炼道法,调养身心,怎么就修出了这般样子。跟几个亲随同桌吃饭不说,还丝毫不讲礼法,简直有碍观瞻。”
张不周闻言扔掉手里的牙签道:“在山上师父教我们的,最重要一点就是随性而活。如果为了修道,强行扼杀了本性,和师父追求的无为之道,顺其自然就相违背了。小子下山之时曾经遭遇刺杀,祖父放心不下,请来这四位好手是为了保护小子周全,真有危险的时候,小子相信他们几个是要舍出命去保护我的。小子怎么能因为什么可笑的礼仪礼法,就将他们几个当成下人看待。昨夜刺客闯入大牢危急时刻可是这几位稳定的局面。”
听张不周说起昨晚之事,高丞叹气道:“是本官思虑不周,没想到这些人竟然胆大到这种地步,御史衙门大牢也敢闯。更可恶的是,为了制造混乱,不惜制造火灾,烧死的流民足足四十五人。”
张不周道:“连贩卖人口这种事都做得出来,还有什么是他们不敢的。眼下当务之急,是尽快审理,拿到证据,以免节外生枝。”
高丞点点头。
国公府上,派出去打听消息的下人向谷雨汇报了情况。知道稍后就要升堂审案,谷雨找来纸笔,快速写完一封信。用金漆封好,叫来府上的一名家兵,嘱咐一番后,家兵纵马而去。与此同时,黄世仁一边大骂跪在一旁缺了两根手指的黄树,一边奋笔疾书,写好一封信后,扔在黄树的脸上:“马上出发去泰安城,再出了差错,老子亲手砍了你”。
被带上大堂的人牙们昏睡了一夜,根本不知道昨晚发生了什么,早饭都没给吃的他们跪在堂下抱怨个不休。
高丞身着官服登堂,左右呵斥肃静后,惊堂木声震大堂。
震惊世人的“元丰五年流民案”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