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这个洋人有点用(1 / 2)
项阳告诉刘会昌,招募人手这件事情,实在是刻不容缓,最好明天就开始进行。
卢文炜、刘会昌两个人也同意了项阳计划,天色已经很晚了,二人离开了项阳的房间。
次日一早,项阳吃过早饭,想起了昨天在紫禁城门口遇见的那个洋人,他隐隐约约的记得,这个洋人好像在原来的历史上有点名气。
火药发明与东方,西方的洋人却是把它用到了战场,枪、炮技术项阳知道的不是很多,制造就基本上是一窍不通。
项阳尽管不会造枪造炮,可是,他知道,历史的发展过程,造枪造炮的技术会越来越先进,所以,在如今的大明王朝,有枪有炮就有一半的胜利把握。
然而,这个时代是崇尚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士农工商的观念绝对是深入人心,人才难得啊!项阳心里面感叹一声。
不知道这个汤若望懂不懂造枪造炮,印象中这个人来大明好像是传教来的,唉,管他呢,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子试试,借不到米,布袋还在,里外自己又不吃亏。项阳自己盘算。
卢文炜、刘会昌两个人,今天有事要忙,所以,离开春来客栈时,项阳叫上了卢亮。
卢亮赶着车,问项阳去哪里,项阳告诉他今天的目的地是钦天监,卢亮高兴地应了一声,马车就动了起来。
马车拐拐转转,过了好长的时间以后,他们来到了钦天监。
在钦天监的一间公房里面,项阳终于见到了这位西洋人。
项阳看着眼前的这位西洋人大约50岁的年纪,胡子一大把,面容有些老,不过,他的精神看起来还是不错。
能够不远万里的来到大明,就是为了传教,此人的意志可以说是特别坚强的,在现在这个出行不方便的时代,这也是一个牛人。
西洋人做了自我介绍,他叫汤若望,字道未,是德国人,1592年出生于德国科隆,1611年,加入了教会,1617年他完成了学业。
1619年7月15日,和他的教友们抵达了澳门。
1622年夏天,他自己把德文姓名“亚当”改为发音相近的“汤”,“约翰”改为“若望”,正式取名汤若望,字道未。
1623年1月25日,汤若望来到了京城。
项阳听对方说完以后,也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自己。
随后,两个人开始了不紧不慢地的交谈。
项阳对于汤若望的福音没有丝毫的兴趣,他自己真正关心的是这个人,究竟会不会西洋这个时代的造枪造炮技术。
旁敲侧击之下,汤若望说出了,他在崇祯9年,曾经奉旨设厂铸造火炮,二年中,一共铸造了20门大炮。
哈哈,项阳心里面乐开了花,老汤啊,老汤,你不远万里来到了大明,我不管你的福音怎么样,现在我最需要的是你的火炮铸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