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引气入体(2 / 2)
以吐纳之术使呼吸归根,保住先天元气,气足则百病可治,固住性命之本,才可以谈到修真。
这就是培元功的立意,“欲点长明灯,须用添油法。”
常乐依照培元功的要求,选择了一处空气清新之地,先缓步徐行,神态安然,等到浑身微热,肢体松开之后,便自然站立,脚同肩宽,双膝微曲,双手自然下垂放在体侧。
常乐双目微闭,含光内视,眼观鼻,鼻观心,心观丹田。
之所以微闭眼,是因为睁大眼睛,容易滋生杂念,全闭又容易昏迷入睡,对于养气都不利。
只有眼睛微闭时,上眼皮自然下垂,可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
常乐两耳屏却外界一切干挠,如入万籁俱寂之境,凝韵听息。
并且以舌抵上腭,就是将舌反卷,以舌尖底面上抵,因为人的上腭有两个窝,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气,因此在练功的时候,必须将其堵住,就好像婴儿哺乳之状一样。
常乐缓缓吐出体内浊气,再以鼻吸气,用意咽入下丹田,以补呼出之气。
培元功要求呼必呼尽,吸必吸满,吸时小腹圆起,呼时小腹微收,叫做顺呼吸,为初习之法,常乐依此连续口呼鼻吸三次。
然后又抿口合齿,舌顶上腭,收视返听,鼻吸鼻呼,一呼一吸,全都出入丹田,以心领气,以气随心,吸气时随意念下注丹田,呼气时以意念领出窍外,这就是所谓的心息相依。
在开始时,人的呼吸之气,并不能够直达丹田。
人的心脏上,本来有一个管道,往上系于肺,往下通丹田,是虚空一管,无中生有,原来在胞胎时是相通的,下生之后变为肺呼吸,这根管就逐渐迷塞了。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就是指的这根管。
所以培元功要求,在行气之时,不可强迫压气,也不可强制憋气,勿执着,勿勉强,只要不痛就往下一点,发闷就往上一点,缓缓行气。
其实培元功也不复杂,其最重要的一个口诀,叫做吸长呼短。
吸气进入丹田,略微存一存,然后才能收腹呼气。
其作用在于,吸入空中太和之气,注润丹田积蓄下来,坤腹先天元气不得外流,以达到吐纳的真正目的。
修真者认为,人身如一小天地,心为天,肾为地,随着行气,心性渐渐伏下,与肾气交合,口内自然生出甘凉津液,此津液乃练气所生,比起平日唾液,大有补益之效。
待到此津液满口之时,再送至咽喉,引颈吞之,汩汩有声,亦可帮助入静,润泽周身,谓之“炼津化气”。
而且肺主气属金,金能生水,水为肾主精,实为补精捷法。
培元功喻之为“长生酒”!
常乐依法施为,刚开始时,还什么都感觉不到,与平常并没有什么区别。
随着时间的过去,常乐渐渐入静,与外界隔绝,心神一片宁静。
这个时候常乐小腹脐下二指处,突然一热。
一股热流直冲咽喉!
(本章完)